构建三维耦合机制 “企地共建”促城乡发展——以德保县马隘镇乡村振兴实践为例
德保县马隘镇创新构建“组织共建—互助共进—资源共享”三维耦合机制,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下企业深度参与乡村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样本。一、组织共建——构建党建引领的协同治理新格局
马隘镇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打破“企业办企业、乡村管乡村”的传统治理壁垒,构建起党委统筹、多元协同的组织体系,为企地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强化政治引领,多方协商定方向。该镇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企地共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召开政企联席会议4次以上,围绕产业发展、民生项目、设施短板等关键领域开展战略谋划。镇村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作为共建主体,按照“帮规划、帮资金、帮建设、帮发展”要求,形成“党委统筹部署、支部联动落实、党员示范带动”的工作体系,确保共建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同向发力。丁雅村党支部与华银铝业党支部通过联席会议等平台,共同实施“丁雅村乡村建设工程”,企业投入资金125万元,建成文化室1个、篮球场1个、太阳能路灯40余盏、村屯道路200余米,惠及94户337人,显著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创新联动机制,双链融合强效能。创新建立“双链融合”工作机制。一是实施“红色领办”制度。镇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企业,2021年以来,累计走访200余次,协调解决用地纠纷、用工矛盾等实际问题160余件;二是推行“党员联对”模式。组建企地党员联合服务队,形成“需求收集—资源对接—问题解决”的闭环服务链条。该机制助销农产品超千万元,有效实现组织优势向发展效能的转化。
搭建数字平台,信息共享破壁垒。构建“企地和谐”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24小时响应和就业信息精准推送。2021年以来,该平台累计促成17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帮助636户搬迁户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目标,有力激活区域劳动力市场。
二、互助共进——打造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新生态
马隘镇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将企业的资本、技术优势与乡村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企地互利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企业反哺乡村,补齐发展短板。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帮扶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落实太阳能路灯、文化室、篮球场、蓄水池、巷道硬化等民生项目35个,总投资491.9万元,受益群众达4544户16758人。2025年重点完成隆华村、甲荣村农田水利工程和贤李村等饮水安全工程,以及路甲村等公共照明项目,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村民普遍反映:“照明和饮水条件改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更支持企业发展。”
乡村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21个行政村协同发力,高效完成华银铝业3#赤泥坝、强强实业等重大项目征地超6000亩,及时化解涉企矛盾,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为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政企就业联动,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岗位供给—技能培训—稳定就业”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企业累计带动50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政府配套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精准落实产业奖补及县内劳务补贴等惠民政策,2024年,共发放补助994.3万元,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三、资源共享——创新价值共创的利益联结新机制
马隘镇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起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产业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土地复垦—产业培育—企业收购”合作模式:企业推动矿区复垦300余亩,村集体发展牧草种植,实现年增收3万元;企业带动发展环境治理项目,带动马隘、安阳等村集体增收30万元;共同培育“水稻+烟叶+甘蔗+畜牧”特色产业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4.62万元,同比增长8.4%。丁雅村“牧草种植基地”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多元共治。推行“爱心积分超市”模式,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累积积分兑换物资,2021年以来,开展积分认定42次,兑付物资价值13.5万元,有效激活村民自治活力;54名致富带头人带动筹资153万元参与修建球场、戏台,美化屯容屯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文化融合共建,铸牢共同体意识。依托共建的文化室、歌圩节等载体,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企地共建活动。2023年,举办首届马隘镇“庆丰收·迎国庆”暨乡村振兴文化艺术节;2024年,共举办“三月三”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22场,吸引观众上万人次。同时排留村的“红双五”歌圩节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隘镇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下的企地共建模式通过组织重构、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其创新价值体现在:一是构建了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二是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三是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一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德保县马隘镇党委)
转发了 :'( :(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