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模在茶园查看茶树生长情况。
内巴岗罗山,海拔1122米,位于靖西市地州镇乐村村古赖屯,平均气温19.1℃,素有“小昆明”之称。终年弥漫的云雾、湿润的空气、高低起伏的昼夜温差、肥沃深厚的土壤,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很早以前,这里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至今保存了上百棵老茶树。
现年40岁的梁桂模,从小跟随父母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管理茶园。2012年,她回到久别的家乡探亲,邂逅了乐村村这片茶园。看到上千亩的老茶园,梁桂模心里萌生了利用所学技术打造自己的特色生态茶园的强烈想法。
据悉,茶园是20世纪80年代留下的,面积有1000多亩。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茶园的茶叶产量降低、质量下滑,不久,茶厂关门,茶园丢荒。丢荒的茶园,杂草丛生,梁桂模看着心疼不已。刚开始,她试着从广东带回一些茶穗来做嫁接试验。嫁接成功后,她心中的创业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但想要改造一个丢荒了20多年的茶园,从何入手?山里上百年的老茶树,是去是留?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梁桂模毅然放弃了在广东的工作,决定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广东引进新的优良茶种——英红九号。
英红九号是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出来的优良茶树品种,产量高、生长期长,特别适合在华南茶区种植。英红九号加工的红茶,茶叶乌润、茶汤红亮、茶韵醇厚。于是,梁桂模利用老茶树的树根优势,用嫁接的技术,嫁接了将近80亩的英红九号。
3个月后,嫁接的老树枝丫上长出了鲜嫩的茶芽,仿佛一夜之间,茶园一片新绿,重新焕发生机。这给梁桂模注入了强大的信心。高标准才能出好茶叶。梁桂模对茶叶的品质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她把生态防虫技术引进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打除草剂,而是用当地农家肥取代化肥,严格用有机茶的种植方式来管理茶树。“我们的茶园是按有机标准来种植、管理的,我们的宗旨就是给大众喝上一杯放心的茶。”据梁桂模介绍,经过8年多的有机耕耘,如今她的茶园满山披绿,茶树复耕面积达200多亩。为了让客户喝得放心,梁桂模还会定期分批分量将茶产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农残。
如何通过自己的茶园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是梁桂模一直放在心上的事情。2017年,乐村村进行村委选举,村民们都给梁桂模投了信任票,她也由此被推选为村妇联主席。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今,她的肩上又多了一项重任,那就是以党员的身份带领村民种茶致富。
如今,乐村村高山生态茶的品牌逐渐被大众肯定,销售量逐年攀升,茶农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一年中,乐村村有6个采茶季,从3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采茶季里,茶农每人每天能采摘大约50斤茶叶,一天可以赚100多元以上。一年下来,每个茶农光在茶园务工,平均收入就有1万多元。
近两年,梁桂模又注资15万元租下村集体的一块地,筹集了150多万元安装了新的茶叶生产线,打算建设1000亩地州乐村优质农业生态茶园基地,将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打造一个集富硒、有机、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生态茶园旅游观光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1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产业受益人数预计超过200人。
|
上一篇: 陈欣: 情系贫困户 帮扶注真情下一篇: 覃彩霞: 扶贫路上的“90后”村支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