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看点»首页 百色看点 百色资讯网 查看内容

56 评论

0 收藏

分享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

 
当前,
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优势流行株,
与既往的变异株相比,
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防控难度更大。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特点,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政策,
不是放松疫情防控,
而是更加科学精准,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取消次密接判定是否会带来漏洞?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需要隔离?
如果遇到滞留怎么办?
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如何做到“既不层层加码,
也不随意减码”?
……
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
作出权威回应。

Q:取消对次密接的判定,是否会带来漏洞?

A:今后在国内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密接人员才会被集中隔离。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是没有必要的。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

这些调整要求在防控工作中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流调和风险研判,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最大限度降低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的影响。

Q:从疫情高风险区、低风险区返回居住地,是否还需要隔离?具体隔离措施有什么区别?

A: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二十条优化措施将管控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对于A地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管控周期从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时已经超过这个管控周期,原则上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从疫情低风险区回来,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并做好健康监测。

Q:如何防止对返回人员加码管控?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A:二十条优化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防范跨地区疫情扩散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信息措施,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跨省载客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信息。

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间隔24小时以上)。

Q: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如何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

A: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均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但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是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求。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社区传播风险是否存在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确定相应的核酸检测方案。

三是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的“落地检”是指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的原则,开展的核酸检测服务。“落地检”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并不相悖。

Q:社区如何管理居家隔离人员?

A:要及时接收需要进行居家隔离人员的信息,并且登记造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管理,督促引导居家隔离人员及其同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但是,对于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督促指导居家隔离人员每日早晚两次做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人员,要立即进行报告,并且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基于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同时,进一步做好对小区民众的宣传引导,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

Q: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会不会加大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

A:结合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发展变化,以及新冠病毒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与国际交往,便利人员往来,根据前期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评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的评估结果,在严防境外输入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以及核酸检测进行了优化调整。

Q: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这样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A: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我们在评估中发现,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此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Q: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A: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

调整和优化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方式,可以有效利用集中隔离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Q: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如何管理?

A:参照北京冬奥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我们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

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篇:百色:实施17项提升工程扮靓城市
下一篇:安全大排查,助力隐患“清零”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复 (56)
查看全部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 疫情,发生,生地,返回,是否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百色看点编辑部
百色看点签约作者
主题 4418
回复 42
粉丝 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