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自治区文明办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名单的通知》(桂文明办字〔2022〕24号),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入选第二批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图片龙景街道福禄村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黄永佳 摄
福禄村系“十三五”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之一,2020年底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全村辖11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共989户,3619人。福禄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区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载体,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通过发挥乡村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精神“提”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村民精神需求
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石。福禄村按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渠道通畅、形式灵活的要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体设施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健身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
龙景街道福禄村情景党课活动。黄永佳 摄
2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福禄大道旅游线路为依托,打造各具特色二十四节气主题农场,充分发挥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福禄河叠水瀑布、福禄花海等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各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集群发展、错位发展。成功举办2022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等具有乡村特色的各类节庆活动,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努力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在福禄村举行的2022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治区主场活动暨百色市 (右江区)”庆丰收迎盛会”系列活动。黄永佳 摄。
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乡村文化振兴
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邀请各类社会团体、艺术家到村开展文艺汇演,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观看趣味小品、享受戏曲艺术、感受舞蹈风情、聆听乐器演奏,让文化活动极大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组织群众结合三八妇女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趣味运动、交流评比、山歌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幸福感,对乡村振兴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龙景福禄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黄永佳 摄
4 厚植文化发育土壤,传承优良文明基因
福禄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壮族山歌、大法遗址、“麽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积极传承方言、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民间无形文化,让有形的留得住,无形的传得下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福禄村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在村部的文化长廊上,将家风建设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星级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让崇德向善、立信守正、勤俭节约、忠孝传家蔚然成风,不断凸显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福禄村麽乜制作基地。黄永佳 摄
5 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麽乜是壮族用于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物,以艾草、中草药填充,主要用于防病驱虫、辟邪解毒,是右江上游地区壮族特有的民间吉祥饰物。近年来,福禄村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品“麽乜”产业,成立右江壮族“麽乜”福禄制作基地,采用“公司+村民合作社+村民+电子商务”的方式,通过与百色市扁担姐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经营、自产自售等灵活方式运行。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基地开展“麽乜”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达120人次以上,每年可吸收不同民族群众就业60人,使壮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基地实现优秀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和脱贫攻坚项目深度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
“龙景街道福禄村在弘扬文明新风、建设乡村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和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效,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借鉴性。”龙景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陆冰花同志介绍说,“下一步,福禄村将聚焦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右江区文明办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