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看点»首页 百色看点 百色资讯网 查看内容

29 评论

0 收藏

分享

广西“江海联动”撬动区域经济版图

 
◇今年1~4月,西江流域过闸船舶、过货量继续保持双增长,其中过货量已突破1亿吨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物流成本等优势,水泥、陶瓷、建材、木业、新能源等一批产业沿江布局,珠三角地区产业向上游转移并沿江聚集的趋势越发明显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平陆运河,广西5800多公里内河航道网、云贵部分地区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远期还可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

广西“江海联动”撬动区域经济版图
图片广西西江集团长洲三线四线船闸 受访单位供图

打开中国水运地图,出云贵、经两广、连接粤港澳的千里西江与长江水系遥相呼应。

作为与长江航运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的“两横”之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集中了广西90%的内河运量,也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西南、华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水上生命线”。

货运比肩三峡、水运通江达海……近年来,广西着眼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西江黄金水道提质升级,干线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连续3年突破1.5亿吨,一度超越三峡枢纽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同时,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开辟出西江黄金水道新的入海航道,江海“合奏”有望进一步激活区域新动能。

黄金水道再提速

“西江作为珠江流域的第一大水系,曾受航道条件、船闸通过能力等影响,水运效能长期不能明显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王永兴说,近年来,大藤峡水利枢纽、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西津二线船闸等陆续投入使用,西江航运干线瓶颈逐步打通,“黄金”成色更足。

“过去,西江支流柳江主要是Ⅳ级、Ⅴ级的低等级航道,只能通行300至500吨的船舶,货运能力受限。”在柳州从事水运近30年的张万森说。

西江水系干支流,均发源于高原或者山地,上下游河床落差形成无数险滩急流。

水网密布,意味着水运资源丰富。在柳江上,依托已经开通半年多的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柳江水运通航能力从500吨级跃升至3000吨级。

随着新船闸投入使用以及下游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期蓄水水位的提高,货物经柳州水运南下出海更加便捷,运输能力明显提升,这座坐拥一方清水的工业城市挥别“水运难”。

走进广西贵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工程车不时来回穿梭,工人们正为主体工程下半年竣工做最后准备。

作为珠江流域治理管理的控制性工程,总投资350多亿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承担着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多项重任,是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中枢。

随着大藤峡船闸投运,枢纽上游100公里以内航道被渠化,以往的险滩、礁石没于水下,曾经的“魔鬼航段”成为历史。

“目前,大藤峡船闸已实现24小时通航,单次过闸时间较运行初期大幅提升。”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勋发说,自2020年试通航以来,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已累计过闸船舶7.3万艘次,核载量1.6亿吨。

顺西江干流而下,装载着散货、集装箱等的货船在江面上随处可见。在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船闸长洲船闸,大量货船排队往返于广西、广东之间。

据统计,2020年长洲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突破1.5亿吨,首次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2022年过货量超过1.55亿吨,再创新高。

“长洲水利枢纽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目前长洲船闸日均过闸船舶超过400艘,水运繁忙。”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船闸分公司总经理林宁说,如今,西江航运干线实现了双线船闸全线贯通,计划新建长洲五线船闸以更好满足“水上高速公路”通行需求。

来自西江集团船闸分公司的统计显示,2015年至2022年,西江流域船闸过闸艘次达177万余次,年均增长17%,过货量超18.9亿吨,年均增长23%。今年1~4月,西江流域过闸船舶、过货量继续保持双增长,其中过货量已突破1亿吨。

百舸争流竞西江

西江流域线长、面广、点多,航道提升、船舶升级、货运增长,保障“水上高速公路”高效畅通面临不小考验。

“针对西江流域特点,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内河船闸统一管理模式,将流域12个梯级19座不同业主船闸纳入联合调度系统。”王永兴说,通过建立统一报到、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分开运行维护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西江流域实现了多级船闸远程集中控制。

在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调度室,数字化大屏上显示着10多个船闸的实时监控和船闸动态数据,几名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有序调度。透过180度全景玻璃窗,能清晰看到过闸的船舶络绎不绝。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水上ETC’智慧西江系统,往返船舶实现不停船报闸和缴费、一次报闸全线通过。”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科技创新助力西江航运效能提升。截至目前,西江流域安装了船载北斗智能终端的船舶超过5400艘,船舶运力达到1270.92万吨,占西江流域经常过闸运力的91.87%。

俯瞰长洲水利枢纽,货运船只往来频密,一派繁忙景象。而在三线、四线船闸下引航道,停泊在水面上的挖泥船正挥动长臂探进水下,铲起河内淤泥。

今年4月,在广西交通运输部门组织下,西江集团开展长洲水利枢纽大规模清淤工作,对三线、四线船闸下引航道进行清淤疏浚。清淤总工程量约为30.85万立方米。清淤完成后,将提高船舶过闸速度,有效提升船闸通航效率,解决船舶“滞航”问题。

“在西江航运干线,我们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巡航和检查,对航道进行‘体检’,24小时做好水上应急搜救值守工作,及时、高效处置坝下搁浅、触礁、碰撞等险情事故,避免影响坝下航道畅通。”梧州海事局副局长陈蓉说,近年来,随着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持续攀高,海事局密切关注通航情况,多措并举保障西江黄金水道安全、畅通、有序。为维护西江黄金水道货流畅通,海事部门构建三级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模式,水上交通动态管控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百舸争流,一条沿江产业带也在西江之畔逐步崛起。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物流成本等优势,水泥、陶瓷、建材、木业、新能源等一批产业沿江布局,珠三角地区产业向上游转移并沿江聚集的趋势越发明显。

“2020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便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内河首个亿吨大港。”贵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增益说,立足航运、港口等优势,当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了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目前已入驻相关企业250多家。

走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光伏产业园,围绕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新能源项目雏形渐显。该项目现场负责人洪苏杭介绍,公司经过考察进驻梧州,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达120亿元以上,辐射全国市场。

依托便捷水运,坐拥内河港口赤水港的梧州藤县吸引了大量一线陶瓷企业落户,发展陶瓷产业。一块块瓷砖通过货车送至赤水港码头后通达全国,运往东部沿海乃至东北地区的物流成本,相较公路运输节省三分之一。

作为最具活力的新兴陶瓷产区之一,藤县还在高端产品迭代、绿色智能制造升级中实现“绿色转型”,借助水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江黄金水道‘扩容’后,为梧州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大湾区提供了有力支撑。”梧州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石海成说,2022年梧州临港经济区(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全市“半壁江山”。

向海图强谋新篇

纵观区域版图,临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是广西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潜力在海,优势在海。而今,正在建设的一条新运河——平陆运河,能让西江连通北部湾,掀开区域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全线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未来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

“作为平陆运河建设的关键工程,马道、企石、青年三大航运枢纽去年开工建设,今年一季度一期工程已按计划提前完工。其中,马道枢纽船闸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劼耘说,近日,平陆运河进入全线动工建设新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不仅支持广西发展,也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对多个省份的外贸经济和内需货运业务等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推动沿线地区产业发展。

通江达海,前景广阔。贵港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设,贵港港将迎来出海“双通道”,未来贵港将做足港口文章,做强港口产业,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

平塘江口曾是历史上的盐运要道,也是平陆运河起点。当前,平塘江口所在的南宁横州市正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南宁东部新城六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培育壮大茉莉花“1+9”产业集群,加快平陆运河经济带上的建设,全力跑出强市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区域性城市群格局加速形成。“平陆运河建成后,南宁市将成为滨海城市,西南地区货物从南宁经平陆运河至钦州港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王永兴说,未来将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格局,促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

“目前北部湾港开通集装箱航线75条,与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个港口实现通航。”广西北港西江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荏朝介绍,平陆运河建成后,公司下属23个港口可有效衔接北部湾港,形成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的便捷物流大通道。

区域开放格局进一步打开。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将助力公铁水联运,甘肃、四川、重庆等西部腹地受益。据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2022年,以北部湾港为关键枢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量已超过75万标箱,截至今年5月11日已突破30万标箱,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平陆运河,广西5800多公里内河航道网、云贵部分地区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远期还可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等受访专家认为,广西具有面向东盟等区位优势,“江海联动”将为区域发展释放更多利好,为西南地区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助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全面铺开枢纽和航道建设,推动更多水运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江海联运基础设施网络,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说。



来源:《瞭望》(2023年第24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罗博 徐海涛 吴思思、千姿百色




上一篇:水文干旱蓝色预警!百色多地全力抗旱保民生
下一篇:百色芒果,开采!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复 (29)
查看全部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分享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分享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分享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分享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分享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百色看点新闻网
论坛元老
主题 4484
回复 8
粉丝 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