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边疆 欣欣向“融”——广西边疆文旅融合发展见闻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较长的陆地边境线。近年来,当地边疆地区探索出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努力盘活现有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效显著。

在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边的花山岩画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从远处看,陡峭的岩壁上隐约透着淡淡的红色;来到岩壁下,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红色图案,包括人、兽、铜鼓、刀剑等。

景区讲解员介绍,花山岩画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各种图像1900多个,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空白。

“直到今天,谈起申遗成功,村民们依旧非常自豪!”耀达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树珍说。

为了让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当地近年来实施了系列举措。据廖树珍介绍,村里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准备铜鼓等民俗风情表演,还办起了农家乐。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游客来到耀达村,可以体验古法熬制红糖的传统技艺、品鉴农家原生态美味、饱览明江两岸的美丽风光。“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廖树珍说。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黄小芬说,花山岩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点。通过旅游这扇窗口,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一步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靖西市,有着悠久的绣球制作历史,其中旧州村的绣球制作最具代表性,全村5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

十几年前,山东聊城的王秀芬来旧州村旅游时,被大街小巷挂满的绣球深深吸引。一番思索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她决定“跨界”,留在了依山傍水的旧州村,投身到绣球制作事业中。

王秀芬如今已成为绣球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谈起绣球文化,王秀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绣球在古代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比如在‘三月三’,青年男女们会对唱山歌,通过抛绣球的方式传递爱意。”王秀芬捧着一个大大的绣球笑着说,“发展到今天,绣球已经成为友谊和祝福的象征。”

绣球作为旧州村的一张亮丽名片,与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相结合,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去年旧州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游客在寄情山水的同时,还可同步参与抛绣球等互动场景,沉浸式体验边疆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

“我们会根据游客的喜好调整绣球的配色,比如制作目前很火的‘莫兰迪色系’绣球,销量非常好。”王秀芬说。

2024年,旧州村绣球年产量达50余万个,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这里的绣球还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远销海外。

旧州村景区讲解员赵爱培说,绣球这一文化符号与当地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旧州村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旧州村街上的阿婆,还开发出绣球耳坠、绣球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广受游客欢迎。

黄小芬说,旧州村与耀达村都是广西边疆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通过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广西边疆地区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华社南宁4月27日电)




上一篇:百色市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4%
下一篇:“五一”假期百色实现旅游收入约16.88亿元——文旅全面释放 消费火力全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