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解锁‌桑蚕产业“甜蜜密码”‌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凌云讯  眼下,凌云县万亩桑园里,紫红饱满的桑葚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其间采摘鲜果,冷链货车在地头排队装货。作为“中国蚕桑之乡”,该县探索“桑蚕+多元经济”模式,通过果桑品种改良、产业链延伸,让传统桑蚕产业焕发新活力。今年首批桑葚鲜果收购价达每公斤8元,深加工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第一桶金”。

‌“过去只采桑叶喂蚕,现在桑树全身都是宝!”朝里瑶族乡兰台村村民韦小芳算起增收账。据悉,她家种植的“桂桑优12号”果桑新品种,春末采果、夏秋养蚕,每亩桑园综合收入超8000元,较传统模式增长三成。该县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园面积突破10万亩,亩均鲜桑叶产量提升30%。此外,该县配套制定《果桑栽培技术规程》,形成“春果—夏蚕—秋茧—冬菌”的生产模式。目前该县桑葚年产量突破3万吨,带动1.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

与此同时,该县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共建桑树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突破桑树功能成分提取关键技术,成功从桑叶中提取DNJ(1-脱氧野尻霉素)等高附加值成分,应用于降血糖药物研发,同步开发桑果酒、桑叶茶等8大类20余种深加工产品。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实现鲜果就地分级、冷链直供,商品化处理率达90%,产品入驻京东“中国特产·凌云馆”等电商平台后,销售额同比增长65%。

“摘桑果、喂蚕宝宝、体验扎染,周末游客特别多。”在下甲镇平怀村桑蚕文化体验园,负责人张桂林正忙着接待研学团队。该县将桑蚕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3条桑葚采摘精品路线,建设桑蚕文化馆、生态餐厅等文旅设施。今年以来,该县接待桑园观光游客2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超1.2亿元。同步实施的“桑园套种大豆”“桑枝栽培食用菌”等生态项目,使每亩桑园再增效益1200元。

“党员技术员不定时上门指导桑蚕种养技巧,连微信视频都能远程‘把脉’!”加尤镇磨贤村桑农陈永爱感慨道。该县组织各蚕技站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采取“1名党员技术员+5名种养能人+10户普通户”的帮带机制,通过“线下实地指导+线上云端问诊”的双线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桑园春管、蚕前消毒等技术培训38场次,覆盖群众2600余人次,解决病虫害防治、电商营销等实际问题127个。

桑园叠翠,葚果飘香。该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和雨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桑蚕全产业链开发,加快建设西南地区桑葚集散中心,让“小桑果”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能量”。    □周俊位




上一篇:西林:樱桃抢“鲜”上市
下一篇: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熊罗慧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星座领域创作者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