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场“摆烂”情义“拉满”!巴来屯“三不白事”树文明新风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5月8日,《右江日报》刊发《白事简办减民负 移风易俗入民心——德保县那甲镇巴深村巴来屯移风易俗见闻》报道,揭开了德保县那甲镇巴深村巴来屯的特殊实践。这个屯以“三不”规矩——不摆酒席、不收礼金、不请自来,悄然化解困扰多地的“人情债”难题。当别处仍在为丧事排场劳心费神时,巴来屯人用质朴的行动诠释:真情,本就与金钱无关。

“钱财能买千般物,难换雪中送炭情。”在其他村庄白事攀比帛金厚度时,巴来屯人正书写着另一种答案。遇有丧事的家庭无需奔走相告,田间劳作的汉子放下锄头,灶台忙碌的妇人盖上锅盖,全村人默契地往事主家赶。男人们争相掘墓抬棺,女人们张罗端茶待客,送葬队伍过后总有人默默扫净门前路。这般不待邀请的相助,恰似山涧清泉,无声浸润着整个村屯。正如村中长者所言:“钱能买到东西,可买不到真心。别人最难的时候搭把手,这才是真交情。”这份不请自到的相助,远比礼金更能温暖人心。

尤为可贵的是,这样的善治良俗并非行政命令催生。那甲镇政府未出台刚性制度,只是把巴来屯的故事宣传到各村。结果就像山歌一样传唱,引得周边村子纷纷效仿。这让人想起民间那句箴言:“喜宴红包可代送,白事缺席留心结。”巴来屯的实践印证:革新陋习未必需要大破大立,传统中本就蕴藏着破解难题的密码。当“三不”规矩如春芽破土,那些被商业社会冲淡的乡土情谊,正重新焕发现代生机。

不设席、不收礼、不请人的葬礼,何以凝聚最浓乡情?巴来屯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文注脚——最重的礼是那份真心。当“高价彩礼”“天价酒席”成为压垮部分乡村的稻草时,这里的村民却笃信:“我们是来送亲人最后一程的,不是来吃饭的。”乡村振兴不能光修路盖楼,更要守住人心的热乎劲。城市里年轻人常感叹“人情薄如纸”,这个山村却证明——真情不在饭桌上,而在你需要时伸出的那双手,这才是最珍贵的守望相助。这份乡里乡亲的体贴,才是乡村最该有的精气神。

在帛金簿与流水席构筑的人情围城中,巴来屯人用几代人的坚守完成了一场静默的革命。他们让世人看见:情义从不在排场里张扬,而在需要时伸出的援手;文明未必需要宏大叙事,田间地头的躬身践行同样震撼人心。这簇播撒在八桂大地的文明火种,正随风越过重峦,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照亮前路——原来,最好的告别,本就不该标价。




上一篇:旧城镇:厚植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下一篇:右医附院:“五一”假期不打烊 守护健康不停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梁先生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梦境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幽灵无影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鸿晟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