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平孟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三十年前那捆带着晨露的甘蔗,是我与平孟结缘的开端。当时在北斗求学的我,随同学到10多公里外的他在平孟的家中做客。临别那天,他母亲天未亮就下地砍了一捆甘蔗,让我带回百公里外的老家。那清甜的滋味里,浸着泥土的芬芳,更饱含着同学母亲淳朴的爱心。平孟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么温暖。

平孟,镶嵌在中越边境的古镇,地处广西那坡县西南端,与越南高平省朔江县仅一河之隔。自宋代起,这里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商贾往来。明清时期,朝廷在此设关筑卡,戍边固防。现在,它是国家一类口岸,是那坡县对接东盟的重要关口,中外籍人员、国际贸易货物、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川流不息。

去年底,听闻那坡至平孟高速公路通车,作为土生土长的那坡人,我心驰神往。

多年未至,如今的平孟会有怎样的新貌?恰逢广西三月三假期,又遇中越边民大联欢活动,我便邀上几位文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故地重游。

车从那坡县城出发,高速公路沿途的秀丽风光如画卷般展开。文友们诗兴大发,你一言我一语地吟咏,车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半小时左右,平孟收费站便映入眼帘。透过车窗望去,雨后的长排山笼罩在薄雾中,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这座因电影《长排山之战》闻名遐迩的山峰,当年为拍摄而搭建的工事日渐荒废,早已被葱茏草木淹没,只留下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

步入平孟老街,脚下的沥青路泛着温润的光泽。举目四望,木棉如火,将整个小镇染成绚丽的红色。街道两旁楼房鳞次栉比,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街道旁的平孟河清澈见底,如玉带蜿蜒,静静地流淌,倒映着两岸苍翠的林木及繁盛的花簇,我顿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的旋律很应景,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街道中段的百年榕树枝繁叶茂,高大参天,树干上隐约可见的弹痕,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壮烈及历史云烟。

沿着老街漫步,茶坊、酒肆、古玩铺、文创店、越南特产店、饭馆等处处可见。边民互市区人声鼎沸,越南的咖啡、腰果、砧板、草药、拖鞋等与中国的电子产品陈列在一起,琳琅满目,“小香港”果然名不虚传。那边厢,中国商人正用娴熟的越南语与客商讨价还价。这边厢,“G7咖啡,买二赠一!”越南商贩用流利的汉语向我推销商品。中国商人的越南语与越南商贩的汉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边境独有的贸易交响曲。

离开集市,我们前往慕名已久的平孟古炮台。这是清朝广西提督兼边防督办苏元春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成的边关战地防御遗迹。这位中法战争中“镇南关大捷”的指挥者,晚年倾尽心血修筑边境炮台群,平孟炮台因其险要地势成为关键一环,也是苏元春在广西边境上构筑的165个炮台中,因施工难度最大而最后竣工的一个。古炮台雄踞于镇外高山之巅,登山石阶在斧削般陡壁处开凿,曲折惊险;道旁修竹青翠,剑麻挺立,小红桃临风摇曳,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野趣。

到了山顶,古炮台的圆门映入眼帘,门额上苏元春所题的“金城”字体遒劲雄浑,寓意固若金汤的城堡。踏进里去,石墙上还有“锦障”大字,也是固不可破,坚不可摧的意思。走到炮台上部,一尊古炮仍然昂首耸立,我轻轻抚摸那黝黑的炮筒,感受历史的沧桑。站在那里纵目骋怀,山峰如波浪一样一座连着一座,山风掠过松涛,仿佛历史的回声在耳畔低语。哨所宿舍门口,正对着一棵傲然挺立的杨树,让我想起了灵感来源于新疆塔斯堤哨所的《小白杨》。如今,这座历经沧桑的军事遗址,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山巅炮台的残垣尚带着硝烟记忆,而山脚下的口岸已飘来咖啡与榴莲的香气——这道垂直的空间轴线,恰是平孟从战争到和平的时光密码。回到平孟街,我们走到口岸边检大楼。正值通关高峰。边民们的推车从古榕旁满载货物有序往来,“疫情最严重时口岸曾暂时关闭,阻碍了贸易往来及人员流通,打击很大。”口岸管委会的小张介绍道,“如今不仅恢复了边贸,每年还不定期举办中越联欢活动,通过文艺交流促进友谊,搭建平台。自高速公路修通之后,游客激增,这里也自然成了网红景点。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好口岸作为中国在东盟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让优势更加凸显。”口岸广场上,工作人员忙着搭建舞台,准备即将开始的演出。647号界碑前,游客正排着长队留影。

夜幕来临,平孟街的装饰彩灯一盏一盏次第点亮,将斑驳的石板路染成暖色,历史遗迹与现代商铺交相辉映、和谐共存。在一家咖啡馆里,几位越南游客用生涩的中文告诉我们,他们是专程来体验中国边境风情的,很值得,很惬意。下榻的民宿里,满桌的边关风味令人食指大动:春笋酿豆腐鲜嫩,烟熏腊肉醇香,卷筒粉裹着花生碎,一口咬下,暖意从舌尖沁入心底。

次日大早,晨风轻拂,我们特意拜谒平孟烈士陵园。从河畔通往陵园,共有282级台阶的登山道。苍松翠柏间,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墓体上为半圆形,下为长方形造型,用大理石镌刻“烈士公墓”四个大字,镶嵌在墓体的正面,42位优秀儿女长眠于此,火红的木棉如英雄的热血般绽放。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师生正在举行祭扫仪式,少年们清脆的誓言与碑文上的革命箴言交织,那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和绵绵不绝的血脉延续。

听闻当年送我甘蔗的大婶去年离世了,我执意要去祭拜她。同学带我走向安葬老人家的山坡,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杉木林,我们来到了她的长眠之处。墓碑简朴而整洁,周围种着她生前最爱的三角梅,此时正值花期,火红的花朵轻轻摇曳。墓地的右侧还有一棵杨梅树,正结出青青的果实,探头探脑。我蹲下身,轻轻擦拭那青灰色的墓碑,摆上一束素净的白菊。恍惚间,耳边又响起当年她送我甘蔗时那带着浓重壮乡口音的话语:“带回去给你爸妈尝尝,我们平孟的甘蔗又甜又脆,最好吃。”三十载光阴流转,这份情谊,依然如当年那捆甘蔗般清甜。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华小院幽。”这趟旅程,我不仅饱览了沿途边关风情,品尝了地道的边关美食,更触摸到了平孟厚重的历史脉络——从革命烽火到繁荣边贸,从我追思的大婶到今日热情好客的边民,这座小镇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不平凡的篇章。如今,它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中越边境绽放独特光彩,恰似那奔流不息的平孟河水,续写着中越友谊的新篇章。而那捆甘蔗的滋味,早已化作心底永恒的甘甜。




上一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印茶镇擦亮“一村一品”特色名片
下一篇:百色市右江区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核心自信六芒星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顺利 发表于 13 小时前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瞧不起开倭车的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在当下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零姑娘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AA小赵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