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12万亩茶海翻“金浪”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前天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凌云讯  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脚下,12万亩茶园绿意盎然,碧浪翻涌,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2025年春茶季,茶农们穿梭于茶树间,指尖翻飞采摘嫩芽;茶企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彰显着乡村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一片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绿叶,正以科技赋能、生态筑基、文化塑魂的多元路径,演绎着现代茶产业的蝶变传奇……这是凌云县点绿生“金”,让茶海翻涌“金浪”,不断壮大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科技加持,绿叶长出“黄金链”。凌云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升级。在智能生产方面,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使茶叶加工优质率提升至95%。2025年首批春茶借助“48小时鲜茶达全国”物流体系,迅速被送达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实现了高效产销对接。

跨界融合为茶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广西国晶庄园酒业有限公司建成万吨级茶本酒生产线,并开发出茶食品、茶护肤品等深加工产品。这一举措带动了玉洪瑶族乡等地的5000户农户户均年收入超4.3万元。

数字赋能为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智慧茶园”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病虫害数据,助力5.06万亩有机茶园鲜叶收购价稳定在5元/公斤—6元/公斤,茶农在采茶旺季人均月收入突破4000元。

品牌突围,从“土特产”到“国际范”。依托“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和“凌雲白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凌云白毫茶开启品牌升级之路。2025年,凌云白毫茶亮相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2场展会,茶艺表演、非遗制作体验等活动吸引了超10万人次参与,茶企选送的名优茶参加国际名茶大赛并斩获国际茶叶特别金奖等权威认证,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文化赋能为品牌注入了深厚的内涵。当地建成茶文化博物馆、茶歌非遗传承基地,推出“采茶—制茶—茶宴”文旅线路。“三月三”期间,该县举办的茶旅融合活动带动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0%,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凌云白毫茶的独特魅力。

电商破圈为品牌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该县联合邮政专线开通“白毫茶绿色通道”,春茶季寄递量达2万件。

生态筑基,林茶共生守护“绿基因”。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凌云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标准方面,该县积极推广林茶套种模式,使茶区森林覆盖率超8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非遗传承为茶产业注入了文化底蕴。自治区级非遗“凌云白毫茶制作技艺”走进20多所中小学,培育新生代制茶师200余人,让千年古法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品质认证为消费者提供了保障。2025年该县新增有机茶园认证1.2万亩,建成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让消费者喝得放心。

联农富民,绿叶铺就致富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茶产业成为凌云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在利益联结方面,该县与1.1万户茶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涉茶从业人员超5万人。2024年茶农人均收入达4.32万元。人才返乡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税护青芽”服务团队培育本土电商主播120名,返乡青年李东云创立的茶企年营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成为返乡创业的典范。而茶旅融合则带动了民宿、康养等新业态的兴起,2025年一季度,该县的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3万余名群众共享产业红利,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

千年茶韵,今朝蝶变。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表示,未来,凌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3个211”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努力推动凌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凌云白毫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凌云篇章。

□周俊位




上一篇:那坡:荒坡变身“黄金带” 千亩基地铺富路
下一篇:百色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情调儿 发表于 前天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景煜 发表于 前天 15:46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花间堂 发表于 前天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那毕老菜鸟 发表于 昨天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