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山相望”到“跨境共生”:桂越携手守护“黑冠精灵”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8月19日破晓时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蒙克力的微信提示音响起。越南重庆县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员丁冲发来消息,用略带生硬的译音文字描述:近几日巡护时,频繁发现长臂猿窜至村边树林,在果树上采食野果,连越南边境村民都主动在林子留存果实。

蒙克力当即回复:“上次联合监测培训时,专家教的‘猿声定位法’,我们现在闭着眼都能辨出是哪个家族在鸣叫。这才是真正的‘邻里守望’!等下个月雨季结束,咱们再组织一次联合巡查,保准让这些小家伙在跨境林里更自在!”

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群山中,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声穿越国界,成为两国生态合作的“活坐标”。这一现存不足150只的“黑冠精灵”,正见证着中越边境从“隔山相望”到“跨境共生”的保护跨越。

“每次监测到长臂猿的身影或听到它们的鸣叫,双边护林员都会第一时间相互分享。”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杨刚的话语里透着默契。

从“濒危警报”到“数量回升”:中越合作十余载的守护

东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横跨广西靖西市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的喀斯特森林,东黑冠长臂猿曾因栖息地碎片化濒临灭绝。自2011年中越首次开展跨境联合保护以来,双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化信息互通共享,联合开展巡护执法、栖息地保护与修复、联合同步大调查等工作。历经十余年卓有成效的跨境联合保护,中越两个保护区的长臂猿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种群数量从“灭绝边缘”稳步回升,成为两国生态合作的“里程碑”。

新五年计划启动:再添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利器”

2025年2月,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跨境保护新措施在靖西启动,《2025-2030年联合保护行动计划》同步签署。作为落实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精神的具体行动,新一轮计划将为“桂越生态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我们要让长臂猿的家园更宽广。”百色市林业局局长钟永锋介绍,广西已在邦亮保护区建成5公里跨境生态廊道,新增栖息地恢复面积700亩。今年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在777号界碑等关键区域布设智能监测设备,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扶持靖西边境村屯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让村民从“护猿”中受益;联合越南推进“社区替代生计”,让保护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越南高平省农业和环境厅副厅长马氏茶媚同样满怀期待:“两份文件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合作迈入新起点,越方保护区将积极贯彻执行。长臂猿是中越边境的‘共同孩子’,越南将同步扩大栖息地修复,与广西伙伴携手守护它们。”

从“生态保护”到“文明互鉴”:边境线上的“绿色课堂”

作为中宣部“记录中国·跨境方舟”重点项目的组成部分,广西将在靖西等边境县(市)建设5个生态教育基地。基地内,东黑冠长臂猿的进化史与中越两国人民“爱树护猿”的故事将一同展出,喀斯特森林修复技术与壮族“靠山吃山更要养山”的生态智慧将同台呈现。

“这不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在边境架起‘绿色桥梁’。”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江感慨道。从联合巡护到生态教育,桂越正以长臂猿为纽带,让生态文明成为边境地区民心相通的新纽带。

如今,邦亮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里,长臂猿母子在跨境廊道中嬉戏的画面越来越多。这抹灵动的“黑冠”,正成为广西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深化中越边境合作的生动注脚。




上一篇:致敬白衣战士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名单揭晓
下一篇:科技来助力 老树发新枝——凌云县推进油茶老林改造惠民生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在当下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再见百色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