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管理体系 提升百色基层治理效能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进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为基层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即以自治激发主体参与的内生动力,以法治构筑秩序规范的刚性保障,以德治涵养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增效,共同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自治筑基: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基层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其核心在于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广泛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确保治理贴近民众需求。百色市在激发自治活力方面成效显著:

强化组织引领,带动共同致富。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是自治方向正确、效能彰显的政治保障。在资源禀赋薄弱或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党建引领下的自治组织能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将个体的积极性转化为集体行动力,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跃升。田东县思林镇双燕村以党建为核心,构建“一核三治”机制。通过村民理事会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织村民开凿隧道、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全村桑园面积达500亩,带动38户年均增收7万元,成功实现从石漠化贫困村向“中国蚕业之乡”的转型。

创新协商机制,提升响应效能。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优势,其精髓在于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对话平台,将个体诉求转化为公共意志。构建高效便捷的协商机制,是破解“政府干、群众看”困境的关键。右江区政协创设“有事好商量”平台,采用“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模式解决民生诉求,在鼎盛物业纠纷、城西农贸市场改造等事项中,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38分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8%,推动基层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拓展履职平台,赋能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履职平台的下沉延伸,将国家权力机关触角延伸至治理末梢,为自治注入更广泛民意基础和专业指导。乐业县升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在逻西乡民治村等12个联络站推行“联络站+乡村振兴”模式。组织代表开展主题活动23场次,聚焦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短板等议题调研、监督,解决民生问题37件,有效激活了基层自治活力。

法治固本:筑牢治理规则根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关键在于提供完备制度供给,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法规在基层有效实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环境。百色市在法治保障方面举措扎实:

培育法治队伍,延伸服务触角。法治落地生根,核心在人。在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基层,需培育扎根基层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弥合法治供给“最后一公里”。他们转化法律条文为具体指引,提供及时服务,是法治权威的具象载体,也是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的关键节点。百色市司法局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配备法律服务人员21582名,2024年提供法律援助835件,成功调处纠纷87件,涉及金额587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权益。

织密治理网格,就地化解矛盾。网格化治理的精髓在于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前置,其法治意义在于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实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网格员作为法治信息“传感器”和纠纷调解“前哨站”,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苗头,引导依法解决纷争。这种模式降低了纠纷升级和诉讼成本,是刚性约束与柔性调解的结合。右江区构建全域网格体系,配备网格员2949名,实现“服务到家门”,2025年以来排查纠纷468件,成功化解421件,化解率达89.96%,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格局。

强化执法司法,涵养法治精神。法治权威的树立,不仅依靠规则,更依赖公正的执法与司法实践。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公民法治信仰的教育。通过执法检查、法治宣传等活动,将法治精神融入禁毒、生态保护等治理实践,能解决具体问题并引导社会形成敬畏法律、遵守规则的共识。那坡县与云南富宁县、贵州册亨县共建“生态保护法治联盟”,实行“火源共管、信息共享、火情共扑”,使边界森林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62%,彰显法治在生态安全中的保障作用。

德治润心:涵养治理文明风尚

德治通过道德教化和文化浸润,为基层治理提供伦理支撑和价值引领。其核心在于发挥道德模范示范效应、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作用及村规民约规范功能,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百色市在德治教化方面特色鲜明:

弘扬优良家风,促进社区和谐。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家风蕴含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等美德,是德治最贴近生活的载体。弘扬好家风,能预防化解家庭邻里矛盾,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建设红色家风故事长廊,传承家训文化,常态化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婆”。这些举措化解了纠纷,促进乡风文明,助力该村从“问题村”转型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传承榜样精神,凝聚发展合力。道德模范以其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具备强大精神感召力。深入挖掘宣传身边榜样,能将德治理念具象化、人格化,激发村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转化为热爱家乡、团结互助、甘于奉献的集体行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以黄文秀同志事迹为引领,培育村民奉献精神,成效显著。

创新载体形式,融入时代生活。德治要深入人心,需克服生硬说教,与现代生活融合。将传统道德规范、优秀地域文化通过节庆活动、文艺展演、童谣村约等载体呈现,寓教于乐,能增强德治吸引力、感染力和时代感。田东县打造“一镇一节”品牌,将壮族舞狮、瑶族铜鼓等非遗融入节庆,使文明新风潜移默化,2025年入选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协同增效:“三治融合”的实践深化与路径创新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良性互动,释放“1+1+1>3”的协同效应:

机制联动,化解基层矛盾。“三治融合”需在治理场景中实现机制深度耦合。将不同治理维度的主体和资源纳入统一平台,实现情、理、法的统一。右江区四塘镇百祥社区建立“网格员+社区干部+民警”联动机制,有效调处各类纠纷468件。该模式将居民协商、法律依据、社区情理结合,实现矛盾就地高效化解。

规约引导,撬动文明治理。村规民约作为基层重要“软法”,是融合自治约定、法治底线与德治倡导的天然载体。其有效性源于村民共同约定,符合国家法律,承载道德规范和文明追求。精心设计执行村规民约,辅以“星级文明户”等激励,可将规范内化为村民道德自觉和行为习惯,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变,降低治理成本。右江区龙川镇竹凤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将道德规范内化,同时确保规约合法,诠释了“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制度创新,融合传统法治。“三治融合”深化需高层次制度创新,特别是在立法层面体现自治精神、法治原则和德治价值的统一。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民意“直通车”。将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方性事务,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赋予保护工作更强法律效力和稳定性,在更高层面实现自治意愿、法治保障与德治传承的制度化融合。2025年,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升年”,在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推动《百色市德保矮马保护与利用条例》制定,将保护民族传统技艺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三治”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上的统一。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政治引领把方向,筑牢自治基础激活力,强化法治保障稳根基,发挥德治教化润人心,持续深化“三治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治理效能,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百色市委党校)




上一篇:加强“三化”建设 锻造“四个过硬”监督铁军
下一篇:构建三维耦合机制 “企地共建”促城乡发展——以德保县马隘镇乡村振兴实践为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阮氏莉莉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