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吹来“清新风” 文明雨露润心田——百色以升学礼为大学新生上好“第一课”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没有铺张的宴席,却有满满的心意;没有厚重的礼金,却有真诚的鼓励。村里这场集体升学礼,比摆酒请客有意义多了!”8月19日,田林县高龙乡渭荣村的会议室里,学生家长握着村干部的手赞不绝口。

当天,渭荣村为11名考上大学、高中的学子举办集体升学礼,用一场简约而隆重的仪式,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在欢声笑语中落地生根。

近段时间以来,百色聚焦大学新生升学季关键节点,以集体升学礼为抓手,替代传统升学宴。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一份特殊的“成长礼”、一个温暖的“仪式感”,正悄然改变着百色乡村的升学季。

升学礼办得暖心,酒宴换成新仪式

渭荣村的活动现场没有奢华布置,却处处透着温情。村部大院里悬挂着“以梦为马赴新学,青春奋斗正当时”的横幅,学子们与家长、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在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学会独立的课堂,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该村去年考上“985”高校的董仁启现身说法,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技巧和大学生活规划。

临近开学,全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活动平台,精心打造“感恩+励志”双主题集体升学礼。在流程设计上,既为新生颁发定制荣誉证书、学习礼包,又设置“感恩父母”环节,引导新生行鞠躬礼、分享成长故事。同时,邀请教师代表、返乡大学生代表分享求学经历,传递奋斗精神。通过庄重又温馨的仪式,让学生感受荣誉、学会感恩,也让家长摒弃“办宴显体面”的旧观念,认可简约庆祝方式。

平果市旧城镇兴宁村同样为20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同学们参观了兴宁村史馆,倾听驻村第一书记讲解兴宁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划,更加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孩子们而言,既有精神上的鼓舞,又具有教育性,希望这种活动能持续开展。”该村大学新生家长方桂春说。

“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家里总要摆几桌请亲戚朋友热闹一下,没想到这场集体升学礼更让我难忘。我觉得很有意义,感受到了村里的关怀。”8月21日,田阳区百育镇四那村的村部会议室里欢声笑语不断,黄艳潇和其他11名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与家长、村“两委”干部齐聚一堂,畅谈大学生活,共话文明节俭新风尚。镇、村干部结合自身经历对学子们提出殷切期望,家长代表分享育子心得,优秀学子也踊跃发言,交流学习经验、展望大学生活。

四那村党委书记梁秋莎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通过集体升学礼,替代传统宴请,减轻群众负担,传递‘崇学重教、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这类活动常态化,让新风尚在乡村落地生根。”

大道理讲得明白,携手传递新观念

“我宣誓:笃立鸿鹄之志,铸就有为之身,与故乡同风雨,与祖国共命运!”近日,在田林县高龙乡新寨村,准大学生、准高中生通过同上开学第一课、接受村集体奖(助)学金、青春励志宣誓等环节,在简约温馨又别开生面的集体升学礼仪式中,开启人生新篇章。

百色注重将集体升学礼与价值观塑造深度融合。一方面,把新生名单公示在村史馆、社区公告栏,制作“青春荣誉榜”,替代以往宴席的“人情账本”,营造“以勤学为荣”的氛围;另一方面,在仪式中嵌入移风易俗倡议,由新生带头宣读《抵制升学宴文明庆升学》承诺书,带动家长、邻里主动参与。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传导效应,让文明理念渗透到基层治理末梢。

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钟铧贤代表村集体,为该村5名中高考升学的优秀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并寄语他们感念党恩、不负韶华,绘就出彩人生,回报家乡和社会。该村还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宋宇昊给同学们送上开学第一课,通过讲述钱学森、郭永怀等曾在中国科大工作过的元勋和严济慈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科学家的故事,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在凌云县泗城镇,上蒙村以“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为主线,通过发放励志奖学金,树立学子榜样,传递感恩奉献、回馈家乡的价值理念。 腰马村在颁发奖学金的基础上拓展活动内涵,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成为乡风文明的讲述者和代言人。据悉,两村的励志奖学金部分来自村集体经济结余和乡贤捐赠,这不仅能让学子感受到家乡的关怀,也让村民看到“村集体为教育、教育助乡村”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凝聚了“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乡村共识。

“读书不是为了迎合外界期待,而是帮我们在纷繁世界中看清自我、点亮属于自己的光。”腰马村黄晶灵同学在分享《被讨厌的勇气》时说道。这番话不仅道出了阅读的真谛,也折射出乡风文明培育的扎实成效。

如今,百色的升学礼不只是办仪式,更成了播撒“重教育、尚节俭”种子的好地方,让移风易俗从“要我改”变成了“我想改”。

聚合力走得长远,活动常办不断线

在德保县龙光乡合机屯举行2025年度金秋助学活动中,村民自发集资14800元,分别奖励1名研究生、6名本科生、10名高中生和2名职校生。

刚刚被南宁师范大学录取的罗娅丹分享道:“3年前,村里的奖学金助我迈进德保高中;3年后,我以541分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定向师范生。”她的感言道出了许多受助学子的心声。

据悉,合机屯教育基金会已连续5年开展奖学助学活动,累计发放助学金10万元。这一活动不仅减轻了部分学子的家庭经济负担,更营造出崇学向善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得靠制度撑腰。为此,百色建立“党建+志愿+群众”联动模式保障活动常态推进。基层党组织牵头统筹资源,协调学校、企业捐赠礼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负责活动组织、政策宣讲;“一约四会”成员跟踪回访,收集群众反馈优化仪式流程。同时,将参与集体升学礼情况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标准,通过正向激励,推动集体升学礼从“阶段性活动”变为“常态化实践”,持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

好机制让升学礼在百色扎了根:田林县新寨村的升学礼和助学活动已经连续举办4年,累计奖励资助优秀学子40名;平果市那荣村潘氏理事会励学、敬老、拥军活动举行了4年;德保县龙光乡把酬村陇香教育基金会办了16年,累计筹集资金20余万元,奖励学生90余人次……大家用行动证明,只要有长效机制,移风易俗就能从“推着干”变成“主动干”。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小小仪式凝聚乡情。百色市通过集体升学礼这样的小切口,写活了乡风文明的大文章。当这些“金凤凰”未来带着知识与视野重返故乡时,等待他们的不仅是熟悉的乡音与炊烟,更是早已准备好的支持与期待。一场集体升学礼,不仅吹散了千年“人情债”,更在绿水青山间播下了文明的新种子。




上一篇:百色市档案馆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主题开放日活动
下一篇:王永超:构建全域防控格局 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的沙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