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

[复制链接]
广西百色市 发表于 昨天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很难想象,一个坐落在广西田东县的老旧院落,竟能牵出那么多话头!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的命运,折射出过去和现在多根线缠绕。地面灰墙,枝叶倒影斑驳。风吹过屋檐,会带来一点复杂的旧日气味。大家口里说“保护”,到底怎么保护?这话问得不只是一句口号。

老院子的东厢房、西厢房,连后座的瓦面和台阶,早就写满故事。细看砖缝间,早上七点钟的阳光刚好穿过窗格照到旧门上。没想到很多木构件其实还是2011年修缮后留的,那一层亮漆,退还了本色。蚂蚁从墙角钻出来,掉了一地黑粉。说起来,谁能想这种被蚁害啃过的木头,还能继续撑着房子?大家犹豫要不要全换新的,可又觉得换了原味全没,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但安全又是线头,万一哪天塌下来,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修缮可不是拿着锤子和钉子去修,“最小干预”在这里就显得格外微妙。一起商量怎么拆怎么装,如何原地保持。其实这些门窗,除非腐朽到根本无药可救,专家总是主张再处理一遍,再让木头经历一次生死。2011年那次修补的经验,是个谜一样的参照。有说处理得妥帖,也有人觉得漏洞百出。评估报告有厚厚一摞,却没人敢打包票说:这房子就能稳住百年不动。这回再修,是不是走个形式?不,还有些该追问的细节。

还有,地面也得琢磨。有人觉得应该掀开老砖查查下面是不是藏了水患,有人则力主留着原样,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还怕啥?表面静水流深,旧砖上踩上去总带着回音。到底是修旧如旧还是彻底翻新,这事一直没个绝对的答案。什么时候权威声音来了,大家又不满,说这样会不会太官僚,忽略了使用者的实际考虑,旧址毕竟还要让人进去参观吧。**使用和展示的分寸感,永远像条线,踩着就会痛。**

工程项目的每一环,不只是纸上的审批。文化厅、国家文物局、修缮队、设计师、施工方、地方机构,再加层第三方评估,来来回回,不知耗了多少个日夜。表面说要加强监管,实际每一条线上的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有人睁眼说瞎话,大部分人也明哲保身。有意见的,往往是最晚能下班的人。你说这事是不是该做得更畅通点?也许有一天,大胆些试点,能行吗?

**项目再谨慎,最终都落到现场那些工匠身上。**他们才真是看清门道的人。有工人在屋檐下翻着木梁,叨咕着这一根还能撑几年,那一根一碰就碎。这种纯熟的经验和直观判断,没人能写进评审报告。调查走访听不出木头的埋病,只能用手敲。管理层要数据、要流程,师傅只要判断。到头来,谁的话更灵验,还真没准。

蚁害,永远是大麻烦。广西湿热,白蚁其实年年有。书上说怎么治理,实地又不是那回事。有的建议刷药水,有人又怕药水气味太大影响参观体验。你治了今年,明年还会再长。做不到一劳永逸。工人们偶尔开玩笑,说房梁里的蚂蚁才是老住户。治理工作做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真要是让游客看到掉屑,旅游口碑又掉分,这笔账怎么算?到底要保护文物还是保护以后还会进来的人,这事,谁说了算?

评估、审批,文件一层一层,措辞规矩生硬。国家文物局下文里,一个“最小干预”的口号,大家咀嚼半天也找不出具体抓手。修的还是不修的,留着还是换掉的,没人给绝对答案。其实现场就是个活字印刷,每年都新,都不同。

而且,展示和使用的问题,还是得靠人再三试一试。有人希望弄成完全封闭的展馆,走路都得垫脚尖。有人偏要开放使用办活动,让孩子们进来听故事。两种想法本来就矛盾,哪个都很有道理,不想妥协。你说这样搞到最后,文物应该是用来敬仰,还是用来让人生活在里头?意见分歧,哪怕有文件也不顶用。

**安全还是最硬的底线。**谁都不敢说“没事”,出点事故谁承担?修缮队得压着预算做事,要省钱省到家,可如果一味省就容易忽略小隐患。钱花在哪,结果很难说。

工程质保这回事,喊出来的承诺不知有几分可信。工期催得急,结果容易追求快而非细致。你得问:修缮到底是给文物本身做,还是给未来来考察的人留着面子?如今有不少同类工程,最后现场尴尬收场,管理和施工脱节,又推给监管不力?基层一线最怕背锅,每个人都留一手,不肯全盘托出自己的难处。

想想田东县地处南疆,日常温差湿气变化大,保养其实吃亏。木梁、青瓦,换在北方说不定能扛几十年。在这里,两年一修都嫌勉强。2011年那一套技术措施,有些人觉得对症下药,有些又说浪费。这回要不要参考,说实在有点犹豫。经验可以用,但总觉得现场情况今非昔比,说不准真能套用?

其实,修缮工程方案再严密,遇到实际技术操作,总还能出偏差。第三方评审机构,是不是总能公正?有时候外行评外行,也就是重流程、轻实际。你说方案评下来,万一落地一拍脑袋全不对,又得翻工。这一来一回,拖延也拖钱。

田东县群众对这个旧址到底寄托了多少感情?有人说全是老一辈的记忆,其实新一代的孩子,有时走几圈也说没意思。荣誉感在,有时候使用权和参观权本来也可以分开。可真要分得清楚?怕也难。

文件最后怎么批了,流程上落实下来了,落在谁身上执行就全凭手艺和责任心。工程技术深度要求拿来对照,纸面上的东西,经常和实际不对路。到最后忙得还是一地鸡毛,谁都不愿捡。你说这算不算一种无奈?

其实吧,这样的大型文物修复项目,有时候流程一多,意见都磨平了。每个人都为了小局部让步到最后,整体差点意思。真正能看到的精彩细节,得靠在现场看久了的师傅们临场应变。

工程结束,大家拍拍屁股走人,可文物自己留着故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这样的位置,一边承受政策压力,一边承载着普通人细水长流的生活和感情。没人敢说下次大修会更好,或者更糟。现实就是这样——没道理就是道理。

保护文物,总归落到人情世事里揉搅。你说到底怎么样才合理?做到面子与里子两全?不全的,还真不行。




上一篇: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召开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宁铁分院片区行政检察工作座
下一篇:那坡特色产品走进深圳,区域协作消费帮扶签约额达37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刘义 发表于 昨天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