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龙屯: 能人带动 古寨新生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为德保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德保县城关镇云梯村百龙屯依托粤桂协作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以乡村能人为关键力量,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绘就“古韵存、新风盛、产业兴、民风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0a96aabb-dc93-4c18-a15e-fd3e7d9eee09_l.jpg
少年儿童在百龙屯乡村能人学堂(农家读书角)参加暑期公益兴趣班书法练习

乡村能人领航,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在百龙屯,乡村能人不是虚名,而是实干担当的代名词。屯里推选乡村能人“不论贫富,只看觉悟与贡献”,涌现出一批“能领富、善调解、肯奉献”的标杆人物。能人带头,破解发展难题。退伍军人农定旺扛起锄头带领村民修水利,解决百亩农田灌溉难题;老支书梁光胜组织党员群众种植脐橙300亩,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养殖能手何朝明传授山羊养殖技术,带动10户脱贫户稳定增收。这些乡村能人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务实作风,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阵地赋能,凝聚文明合力。2022年,屯里将梁光胜家的厅堂改造为乡村能人学堂,集工作站、读书角、儿童之家于一体。老支书梁光胜义务担任管理员,年轻党员何丽华接力组织寒暑假公益课堂,邀请乡村能人、大学生教授书法、绘画和安全知识。如今,这里既是政策宣讲的“加油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乐园”,年开展活动30余场,惠及村民200余人次。矛盾调解,共护和谐乡风。乡村能人化身调解员,依托学堂定期召开议事会,化解邻里纠纷。村民因宅基地界限争执,乡村能人梁光格以族规“人心齐,泰山移”劝解,促成双方各退一步;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初显,乡村能人何朝明带头践行“九菜一汤”新规,推动全屯移风易俗落地。

904b5ea5-99fe-4824-a736-e59ca685ef26_l.jpg
百龙屯群众集体做糍粑庆丰收

古韵新风交融,传统美德焕发时代活力。在百龙屯,从“盖房一声吆喝,邻里自带工具相助”到“微菜园共建共管”,互助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村民按“门前三包”打理房前屋后,打造“微花园”“微菜园”50余处,形成“一户一景”的生态景观。灌溉渠清淤时,全屯投工投劳,党员、乡村能人率先下渠,3天完成原本需10天的工程。双语规约润民心。乡村能人牵头制定壮、汉双语“屯规民约”,将“红事随礼不超200元”“白事简办七菜一汤”等条款编成山歌传唱。2023年,屯里进一步细化“红白理事会章程”,推行“五个统一”标准,宴席浪费减少70%,人情负担减轻过半。孝老爱亲成风尚。梁安尚家三姐妹“就近婚嫁或招婿上门”,十年如一日照料父母;屯里设立“敬老榜”,乡村能人带头为80岁以上老人送餐、理发。如今,百龙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场景,成为德保县孝道文化的鲜活名片。

通过乡村能人带动,云梯村百龙屯实现了治理效能、产业活力、文明素养“三个提升”,形成了“党支部+乡村能人+村民理事会”共治模式。随着百龙屯治理模式的推广,2024年云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96万元,村党组织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获评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百色市文明村、百色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等,游客量连年增长,带动农家乐、民宿发展。




上一篇:广西首个医疗卫生专业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建设在百色启动
下一篇: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国标”出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