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水用”到“用好水”再到“兴产业”——那坡县跨区域供水破局“水愁”纪实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昨天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9月8日,四面环山的那坡县龙合镇明浪村弄蓬屯云雾缭绕,供水管道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将溶洞清泉引入村屯。77岁的韦秀海在家门口洗菜,拧开水龙头,水“哗啦啦”流出,他感恩道:“感谢党和政府,自来水通到家门口,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近年来,那坡县以规模化、城乡一体化供水为抓手,采取跨区域提调水连片集中供水模式,让供水管网进屯入户,5.07万余名大石山区群众的“水愁”成为过去。

盼水:人畜饮水要靠天

韦秀海的家在龙合镇明浪村弄蓬屯,地处那坡县北部大石山区。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山峦美景,却让这里的群众常年“靠天吃水”。

“九分石头一分田,人畜饮水要靠天。”缺水是大石山区群众难忘的记忆。韦秀海记得,十几年前,因周边无河流,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几公里外的岩溶洞地下水水源地取水,每天肩扛马驮四五趟,才能勉强满足家人和家畜用水。“一盆水,洗菜后洗脸洗脚,再喂鸡喂猪。”这样“一水多用”的日子,很多人过了一辈子,“滴水贵如油”的观念深植村民心中。

59岁的龙合镇明浪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黄金换回忆:“以前下雨时,大家都忙着接水,根本顾不上水干不干净。”水桶、水缸是每家必备的储水工具;干旱或枯水期,群众只能牵马翻山驮水。

在弄蓬屯一公里外的旧路旁,有块义马碑。碑文记载,2010年大旱,弄蓬屯受灾严重且未通公路,村民周福亮家的马,每天义务为村民驮水,数月间日行百里、往返数趟,最终力竭而亡,村民立碑感念。

“一匹马每次驮两桶50公斤的水,行程5公里,来回要两个多小时。”黄金换回忆起15年前运水的艰辛,眼眶湿润,“通水是我们石山区百姓世世代代的梦。”

在那坡县,像弄蓬屯这样缺水的情况在大石山区很普遍。实施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前,城厢镇、龙合镇等北部乡镇旱季供水不稳定,受影响人口达5.07万余人。

破局:用水难题终破解

面对大石山区水资源缺乏的困境,“十三五”期间,那坡县通过新建、改造家庭水柜和集中供水工程,改变了群众肩挑马驮的用水状况。

过去,受地理条件和缺水影响,群众只能种玉米、黄豆等耐旱作物,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当地推广的养牛增收模式也因缺水难以扩大规模。

2023年10月,那坡县启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专项攻坚行动,投资7812.04万元实施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工程将城厢镇、龙合镇31个季节性缺水村划分为11个集中供水区域,以水库、河流、地下河为稳定水源,通过多级水泵提水,结合管网延伸、跨村连片供水等方式,修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5.07万余名群众的用水难题。

走进城厢镇龙华村集中供水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忙着修水池、铺管道、装净水设备。项目施工管理部总负责人安海湖介绍:“项目建成后,能覆盖周边4个村43个自然屯,解决7000多名村民的用水问题。工程采用先进水处理工艺,取自附近水库水源,新建加压泵房、调节水池及净水设备,供水管路总长68.2公里,运营后年供水总量可达37.41万立方米。”

那坡县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潘绍勇表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县里计划用2年时间建成以水库、河流、地下水为水源,互联管网为通道,市场运营为主体的供水模式。预计今年年底全部项目投用后,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将超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超20%,直接饮用的家庭水柜数量减少70%,石山地区水源不稳定、水质差的问题将彻底解决。”

赋能:一方净水兴产业

“以前不敢多养,现在通了自来水,养牛有了保障,下半年我打算再多养几头母牛。”龙合镇仁合村村民陆红由拧开水龙头接水喂牛,满脸喜悦。

前不久,仁合村完成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从龙合镇德合村把伞屯地下河水源拦坝点引水上山,这让陆红由等养殖户有了发展产业的底气。

陆红由算了笔账:“一头牛每天要喝四五十斤水,以前人都不够喝,只能买水喂牛。之前养12头牛,一年买水就要花上万元,成本高,没多少利润。”

龙合镇仁合村党支部书记韦杰说:“以前担心牲畜与人争水,不敢多养,现在没有了顾虑,养殖户终于能放心养牛了。村里建起了集体养牛场,全村肉牛存栏总量达1073头,户均养殖2头以上。”

用水问题解决后,种植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龙合村种桑养蚕基地,灌溉水管纵横交错,桑蚕致富带头人农宏能正指导桑农漫灌桑园。

“以前缺水,桑树种不活,不少村民只能去广东打工。通了自来水,发展种桑养蚕就有了保障。”农宏能说,规模化供水工程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还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希望。如今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超1000亩,年均养蚕800余张,产茧4万公斤以上。

不再为水发愁,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思路也活了起来,大石山区特色养殖业渐成规模。

城厢镇弄底村弄表屯的杨光忠,利用外出打工学到的养殖技术,成立五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养鸡。“没有水,五黑鸡永远飞不出大山。”杨光忠的话里满是感慨。

一方净水,承载着大石山区百姓的小康梦。千山万陇间,新铺设的供水管道跨越群山,将清泉送进百姓家,让群众从“盼水用”到“用好水”,让山区从“解渴”到“兴业”。那坡县委、县政府用实际行动,在“为民办实事”的答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




上一篇:百色:强监管重调解 全力守护农民工“钱袋子”
下一篇:凌云110余名干部参训“充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孤独流浪 发表于 昨天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郑说卡 发表于 昨天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右医学生 发表于 昨天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半卷书生 发表于 昨天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有色老人 发表于 昨天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兴闻小王 发表于 昨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腾飞奶奶 发表于 昨天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心美团 发表于 昨天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