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黄培孟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周五的黄昏,办公室的窗外铺满了晚霞,像极了老家灶台上炖出黄油的土鸡汤。手机一震,老婆发来消息:“周末回吗?记得买菜。”我飞快敲了个“回”,耳朵边仿佛已经响起摩托车“突突”的声音。

在百色工作五年,从一个人成为一家之主,我还是坚持每月回平果老家一两趟。别人笑我:“城里安家不就图个清净?你这来回折腾图什么?”他们不懂,老家饭桌上的油烟气,才是我加班到深夜时最想的“电子榨菜”。周末饭桌还是堆得满满当当,可奶奶夹菜的手抖得跟手机振动模式似的,我爸摩挲新酒缸的动作也慢了半拍——他们老了,可好东西永远给我留着,跟我小时候偷藏辣条的那个铁罐子一个思路。

大伯两杯下肚后话匣子就关不住,还动起手来比画当年开车的手势:“德保、靖西那些路,我闭眼都能开……”

我逗他:“路这么熟怎么不留在田阳?”他挠头笑道:“年轻气盛嘛,跟老板吵一架就回村种玉米了——也算落叶归根了。”这话让我想起他以前总蹲门口抽烟读报纸,烟头的火星在暮色里一闪一闪,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遗憾,早就烫在眼角的皱纹里了。

八十六岁的奶奶突然爆料:“你爸小时候背着书包出门,拐过山头就捡牛粪,放学还跟你爷爷邀功,气得老爷子举着扫帚追他在村里绕了三圈!”全家笑倒一片,我却看见岁月那头,爷爷举扫帚的手抖得厉害——那不是气的,是怕孩子真以为捡牛粪比读书有出息。



怀里女儿咿咿呀呀地抓着奶奶的衣角,忽然想起高三那年,也是这样一个清晨,我突然回了家,进门就闻到了爷爷炖猪脚的香气,这是爷爷最爱的味道。

高三那年,前一晚梦到爷爷,醒后满脑子都是他炖猪脚的香气,索性跟老师请假回了家。见我回来愣了愣,爷爷随即笑迎上来:“你这小子,怎么突然回来了?昨天买了猪脚,怕放久会变坏,就先煮了,本想等你周末回来再买一只,这下正好。”

爷爷向来爱吃猪脚,四十多元的猪脚家里买得起,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放牛,太阳落山才回来,虽不算清闲,却总想着给自己和家人改善伙食,唯独对自己穿的、用的,倒不怎么在意。

七十多岁的爷爷当时还扛着犁耙满地跑,我抢过犁耙想显摆,牛却拉着我在田里画抽象画。爷爷笑出眼泪:“你这哪是犁田,简直是给土地挠痒痒!”笑完他摸了摸我的头,手掌粗糙得像砂纸:“爷爷没读过书,你不一样,得去山外头看看。”后来我才懂,他望山外的眼神里,藏着半辈子没说出口的羡慕。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又哭又笑,哭不是因为考上大学,而是最终没辜负我爸方向盘上的老茧——那些年他开三轮车拉客很辛苦,却总说“不辛苦”。

离家去成都上学那天,奶奶用旧布包了三层,塞给我一小袋粉末:“这是我们出远门必备的‘秘方’,拉肚子了就冲点喝。”我嘴上应着,心里却犯嘀咕,觉得这“土办法”未必管用。

刚到学校,我倒没怎么想家,可连着两天吃川菜火锅,肚子实在扛不住,拉得快站不稳了。打通母亲电话时,带着哭腔说:“妈,爸已经上飞机了,下午应该就回到家……”

“别哭,过段时间待习惯了就不想家了。”

“我才没想家,是觉得这两天太惨了,吃辣闹肚子,上课都得跑好几趟厕所,”那会儿我终于领悟了“辣椒不补,两头受苦”的真谛。

母亲在那头又气又笑:“让你嘴馋不听劝,赶紧按奶奶说的冲‘秘方’喝,明天就好了。” 我照做后次日果然见效。后来才明白,那哪是普通粉末,是奶奶在家中的香炉里抓的香灰!但凡提前知道,我是万万不敢喝下的,这老太太可真“疼”我。

大学四年,我常常往家里打电话。有时母亲会说:“你爸前两天还埋怨,说你好久没给他打电话了。”可当真拨过去,那头永远只有两句:“钱够不?好好读书,省着点用。”接着就是一阵沉默,电话迅速转交给母亲——后来才知道,父亲每次都要捂着话筒清半天嗓子,才敢跟我说话,生怕漏出点哽咽被我听见。



每次回老家看见在操场上蹦跳的小孩子,总会想起2002年那会儿的事情——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得走两小时的山路去村小,脚上的泥巴永远比作业本上的字还显眼。我最期盼放学后听他们讲故事:他们掏鸟窝摸到热乎乎的蛋,吓得连滚带爬下树;夏天跳进水潭冻得直哆嗦,笑声却震天响……

谁知父亲偶然听说县城小学招生,当即拍板带我去试试。其实我心里明白,那是父亲生怕我继续走山路耽误前程,硬生生替我劈出来的一条新路。

后来在县城读书,每逢周五和父亲搭车到山下,再走一段路回家。有一次天黑走山路,我摔得胳膊脱臼,父亲一路皱着眉骂,却始终把我的手护在胸口焐着。直到某天他忽然攒钱买了全村第一辆两轮摩托车,在送我上学时说:“以后不用走夜路了。”



如今回老家,泥巴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当年走了无数遍的村小教室,如今成了文化活动室。可记忆里的细节,反而越来越鲜活:爷爷赶牛时鞭子扫过地面的脆响,父亲开三轮车时被风吹得通红的脸颊,母亲给我买的那只洗到发白还舍不得扔的书包……这些都成了我的“根”,深深扎在老家的泥土里。

有人说,在城里打工的人像蒲公英,风一吹就飘远了。但我心里清楚,我的根从来就没离开过故乡。就像书里说的“人长大总要离开家”。但我知道,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子,那个飘着猪脚香味的老屋永远在等着我。

所谓乡愁,就是即便你知道那包“秘方”其实是香炉灰,也依然相信它能治百病;就是就算吃过米其林餐厅,也依然觉得比不上爷爷那锅炖得烂糊的猪脚。这些藏在岁月里的味道和记忆,永远会在老家等着我,提醒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上一篇:田阳:志愿服务绘就文明新卷
下一篇:遗失声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