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让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复制链接]
看点看天下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那坡县举办2025年传统手工刺绣公益培训班,在那坡县文化馆的培训室,几十名学员围坐在案前,手中彩线在黑色土布上翻飞,指尖起落间,壮绣特有的“万字纹”“蝴蝶纹”慢慢浮现……

那坡县坐拥壮族刺绣、壮族服饰、麽乜制作等多项特色非遗技艺,其中黑衣壮文化更是当地独有的文化标识。为让这些沉淀千年的老手艺“活”起来、传下去,该县探索出一条“接地气、能落地、有特色”的传承路径,打破传统单一教学局限,将壮绣的文化渊源、黑衣壮民俗故事与实操教学深度融合。在培训中,老师不仅拆解“盘金绣”“打籽绣”等壮绣特有针法,演示如何用靛蓝、赭石等天然染料调配出符合黑衣壮审美的色彩,还讲述了刺绣图案中“稻穗纹”寄托的农耕祈愿、“铜鼓纹”承载的民族记忆……这种沉浸式教学,让不少零基础学员从好奇变成热爱,更让非遗背后的文化基因得到有效传承。

走进百都乡非遗文化传习基地,壮族服饰制作的针线声、布料裁剪声与学员交流的轻声细语交织耳畔。这里是当地非遗传承的“核心阵地”,更是黑衣壮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基地负责人赵美英是土生土长的百都村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坡壮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59岁的她,手上布满了常年飞针走线留下的薄茧,几十年来,她不仅精通黑衣壮服饰从纺纱、织布到刺绣、染色的全流程技艺,还坚持对传统服饰进行创新——在保留黑衣壮“大襟衣、宽脚裤”基本形制的基础上,融入壮锦元素制作衣领,用现代透气面料改良内衬,让传统服饰既符合当代穿着需求,又不失民族特色。她的作品中,一套壮族麻布童装、一条蓝紫壮锦被广西民族大学博物馆收藏。她还曾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拍摄,让那坡非遗走向全国。“我办传习所,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壮族的衣服不只是‘好看’,里面还藏着老祖宗的智慧。我得把这手艺传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代断了根。”赵美英的话语虽朴实,却道出了那坡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心声。

今年以来,那坡县以百都乡非遗传习基地为核心,进一步升级壮族服饰传承工作:一方面,邀请赵美英等传承人梳理服饰制作技艺要点,从面料选材到刺绣纹样,从剪裁技巧到文化解读,全方位提升学员的技艺水平与文化认知;另一方面,鼓励传承人带领学员尝试 “非遗+时尚”的融合创作,比如将壮绣纹样应用于围巾、手包等配饰设计,或是在传统黑衣壮服饰基础上调整版型,推出更适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款。

此外,该县还持续深化“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非遗展示中心,亲手体验壮绣针法、参与麽乜制作,在触摸传统、创作实践中,让年轻一代读懂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让黑衣壮的文化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活力。

从刺绣培训班里的专注身影,到传习基地里的创新探索,再到非遗活动中年轻一代的热情参与,那坡县正以扎实的行动,让壮族刺绣、壮族服饰、麽乜制作这些老手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真正成为扎根群众生活、承载文化记忆、焕发时代活力的“文化瑰宝”。







上一篇:传承文化培育爱国情怀!田阳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下一篇:龙景街道:筹备文旅大会 “潮先锋”显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