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青山 看得见绿水 记得住乡愁

 火...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2025-9-27 00: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走进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遍植花木,青石板路蜿蜒延伸至龙潭灵湖畔,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田东县以林长制、河长制为抓手,以文化振兴为载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望得见青山:林长制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田东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林长制作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机制。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 + 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山有人管、树有人造、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治理格局。今年以来,该县完成植树造林8.8万亩;完成幼林抚育30万亩;完成种苗培育550万株;完成全民义务植树造林82万株;完成油茶新造林1.3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2%。

这份亮眼的生态答卷背后,藏着林长制撬动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田东县以制度创新为笔,在绿色画布上继续勾勒出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新图景,“林长+项目”模式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林长制框架下,田东县创新实施“林长+项目”模式,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引擎,引进6家生态板和高端刨花板企业,招商引资18.63亿元,推动林业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依托油茶“双千”计划,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3.8万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7000多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

当县级层面的设计落地乡镇,油茶产业的富民效应开始在更细微的肌理中显现,那拔镇的实践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那拔镇立足于打赢产业强镇持久战,着眼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大做文章,使油茶产业由传统产业变成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该镇油茶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人均种植面积近1亩,其中低产林改造近5000亩,产茶籽2000多吨,产值达4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数据的增长终究要落到个体的获得感上,在那拔镇福星村,村民腰包鼓起来的故事,让林长制的惠民温度可触可感。 林青是福星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该村那瓦屯有名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大户,她去年改造的50多亩油茶林挂果累累,茶籽产量近8吨,收入超1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该屯脱贫户潘明金也进行油茶低改,去年该户油茶实现提质增效,产量翻一番,收入增加5万至6万元,这是该镇通过油茶产业实现稳固脱贫的一个缩影。

看得见绿水:河长制守护碧水长清

守护绿水青山,既要让山岭披绿,更要让碧水长清。田东县同步推进河长制,实现山水共治。在那恒码头至滨江公园河段,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新栽的垂柳随风摇曳,枝条轻拂着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少市民沿着新建的步道悠然漫步,这里已成为田东市民的休闲新地标。“这里水清景美,一家人来这儿放松太惬意了。”市民的赞叹道出了水环境治理的成效。

该县将河长制作为水环境治理的“牛鼻子”,建立“河湖长 + 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形成“问题发现—联合执法—长效管护”闭环。县双总河长亲自部署,带头巡河调研,现场协调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田东“四河两江”生态廊道系统治理工作。今年以来,该县主要河长累计巡河5107次,其中县级河长巡河8次,乡级河长巡河611次,村级河长巡河4488次。巡河履职中发现并移交问题2个,移交疑似问题的遥感图斑10个,下发督办单7份,解决河湖问题4个。

通过系列举措,全县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右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这也是该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科技赋能让治理更高效。在祥周镇右江河段,该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强化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检等监管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能对河湖进行全面排查、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这种科技赋能的治理模式,与“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机制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开展巡河督查,下发建议书、督办单、提醒函等方式推动治理,使河道“清四乱”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该县已完成拆除清理钓鱼台6个18平方米、养殖围栏2处168平方米、养殖棚房1处200平方米,排污口整治3个,打捞清理水葫芦37331平方米(56亩),清理河岸垃圾200吨。

记得住乡愁:文化振兴留住乡村根脉

生态宜居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生态的改善为乡村注入生机,文化的传承则让乡愁有了寄托。田东县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强化生态文化建设,构建“文化保护—乡风培育—治理创新”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径。通过加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非遗文化等“三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振兴落到实处。

在平马镇百谷村,村民将生态保护、移风易俗标准编成红色歌谣传唱。通过文化浸润,全村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红白事支出减少40%,获评自治区文明村。

在祥周镇模范村,以党建为引领,组建“模范姐妹文艺队”,用山歌传唱生态文明和乡村变化。同时,通过“爱心公益超市”“老榕树讲堂” 等载体,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生态保护等文明新风,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近年来,该县围绕“以文化人”的创新治理实践,结合“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以及乡镇“一镇一节”等各类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生态文化建设中,以有奖问答、游戏互动等创新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向群众大力宣传生态优先、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移风易俗等,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保护生态的良好新风尚。

从青翠欲滴的莲花山到碧波荡漾的龙须河,从焕然一新的村容到现代文明的乡风,田东县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支点,撬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杠杆”。未来,该县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乡愁永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上一篇:遗失声明
下一篇:铁塔之巅,守护万家灯火——“大国工匠”唐勇的技术攻关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黄大鼠 发表于 2025-9-27 04: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头水牛 发表于 2025-9-27 05:59:07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综啤卿 发表于 2025-9-27 07:54:53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惟愿静好 发表于 2025-9-27 09:47:40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半卷书生 发表于 2025-9-27 11:43:11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摊给你看 发表于 2025-9-27 13:34:05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月四日 发表于 2025-9-27 15:28:39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静修云子 发表于 2025-9-27 17: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生如夏花 发表于 2025-9-27 1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