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聚合力 八方支援暖民心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昨天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立冬过后的德保县,万里晴空下涌动着温情。11月13日,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多目屯的群众排着长队,捧着糍粑、米饼、红薯等家乡美食,敲锣打鼓送别参与内涝救援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和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救援队伍。现场依依不舍的送别场景,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精神在受灾村屯的生动写照。当历史罕见的强降雨侵袭德保,160个村不同程度受灾、2.5万名群众转移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与当地干部群众心手相牵,用担当与温情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的抗灾壮歌。

“时间就是生命,排涝就是责任。”救援队伍的铿锵誓言,是危难时刻最坚实的承诺。专家针对各内涝点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创新性对多目屯采用“上拦下泄”综合方案。面对垭口狭窄、无作业面的困境,动力舟桥化身水上作业平台,78名救援人员24小时轮班作战,迅速成功实现围堰截流。面对多目屯30多米的抽排高差难题,救援人员创新采用“四级接力”抽排方案;“人停机不停”的坚守换来了排涝的关键进展。原本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自然消退的积水,在专业救援力量的攻坚下,仅用17天便完成抽排。从共同守护排水泵的不眠之夜到积水减退时父老乡亲欣慰的笑容,救援人员用专业技术与顽强意志,为受灾群众撑起了“安全伞”,也诠释了何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救援一线的奋勇担当,离不开后方群众的深情托举。当救援人员在冷夜中奋战时,当地干部群众端来的热饭热菜,以及姜糖水,成了最暖心的“能量补给”;当第一条排水管道成功出水时,乡亲们眼中的热泪与声声“辛苦了”,让救援人员所有疲惫都化为值得。“救援队为我们筑牢了生产生活的坚实基础,这份深情我们永远铭记。”群众代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村民最真挚的感恩。在送别现场,当地村民自发带着家乡特产赶来,“风雨同舟抗灾 安能救援护民”“排涝铁军 护民周全”的壮锦与锦旗,不仅是对救援功绩的肯定,更是救援人员与群众同心、干部与群众同向,共克时艰的生动见证。

这场抗灾斗争,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协作迸发的磅礴力量。党中央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慰问灾民,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灾情,主要领导亲自指挥调度;市委书记、市长亲临一线。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的火速驰援,到县镇村三级干部的日夜坚守,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政企民同心、干群并肩”的强大合力。正如救援人员所言:“在自然灾害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当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能汇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这种力量,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忠诚,更源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如今,受灾群众已顺利回迁,家园重建的号角正在吹响。那甲镇多睦村多目屯的欢送场景,不仅是一段抗灾历程的收尾,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救援队伍带来的不仅是排涝的胜利,更留下了“不畏艰险、科学攻坚”的精神财富;群众传递的不仅是感恩之情,更彰显了“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坚韧品格。

风雨过后见彩虹,同舟共济显真情。德保县的抗灾实践再次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这份在危难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将如同百色的山水一般隽永绵长,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守护家园的安澜与美好。




上一篇:德保干群深情欢送救援队
下一篇:展现“镜头里的文明百色,你我身边的文明新风” 百色开展优秀短视频评选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有玲皙 发表于 昨天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