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西村:移风易俗“破圈” 村民幸福“加码”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乐业讯   近年来,乐业县逻西乡民西村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创新路径、凝聚共识,推动文明乡风落地生根。从餐桌减负到自治增效,从文化浸润到思想转变,民西村用一场“破圈”行动,解锁了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样本。

餐桌“破圈”,文明新风润物无声。过去,民西村的婚丧嫁娶宴席是村民的“面子文化”。为了“讲排场”,菜品高档、烟酒昂贵,一桌宴席动辄上千元。村民杨光道坦言:“过去办一场宴席,少说也得花两三万,压力大得很!”然而,这种“面子文化”背后,是村民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资源浪费。2023年,民西村红白理事会牵头,联合村民代表和厨师团队,制定了一份统一菜谱:每桌成本控制在400元至500元,精选本地食材,主打家常美味,摒弃高价烟酒。“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简单了丢面子’,但我们用事实说话,几户人家率先尝试,宾客不仅没觉得寒酸,反而觉得菜品可口、氛围温馨。”红白理事会成员黄雄品说道。如今,这张“简约菜单”已成为村民的“省钱密码”。村民们的人情债轻了,“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一去不返。这场始于餐桌的“减法革命”,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摒弃了攀比心理,让宴席回归“庆祝喜事、联络感情”的本质。

自治“破圈”,群众力量推动乡风转变。在民西村,一场由群众自治驱动的乡风革新正悄然改变着村庄。依托“一约四会一队”自治组织,村级议事协商走上规范化轨道,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当家人”。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还是村规民约修订,群众全程参与、深度协商,让基层治理真正扎根于民意沃土。平月屯的村民自发开展环境卫生自治,通过定时清扫自家门前垃圾、约定以喇叭为号集中投放,让曾堆满垃圾的大榕树区域焕然一新。村民罗瑞南表示:“现在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村里干净漂亮多了,住着更舒心!”

文化“破圈”,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在民西村,“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成为移风易俗与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春节期间,村民围坐长桌共享“节俭宴”,以本土生态食材倡导光盘行动;重阳节“回娘家”活动中,外嫁女返乡为老人尽孝;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打糍粑、做鸡蛋笼等民俗活动既传承技艺,又凝聚乡情。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妈妈队”,以舞蹈和打鼓为特色,每逢节日登台献艺,还常受邀到有喜事的群众家里演出。民西村创新探索“壮汉双语宣讲+山歌传唱+夜话龙门阵”的立体传播模式。党员干部齐上阵宣讲产业奖补、农合收缴等新政策,村干部、致富能人用方言讲述身边榜样故事,大家在轻松氛围中了解了政策,凝聚了思想共识。据统计,近两年来民西村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1场次,覆盖群众5000人次。  

□胡金英  田丽婧




上一篇:干群齐心同发力 引来“甘泉”润民心
下一篇:“同课异构”破界创新 光明教育“头雁”助力百色田阳九小提质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幺蛾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有艾滴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人最勤劳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