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救性移植到遍地开“花”——濒危物种德保苏铁在澄碧河畔强势“复苏”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位于百色市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德保苏铁再次迎来“盛花期”。保护区内,上千株迁地移植的德保苏铁已长到比肩高度,88株新开“雄花”呈长柱状生长,形似金黄色的玉米,38株新开“雌花”结出一个个“花球”,形似凤冠,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自2021年7月迁地移植后,德保苏铁“开花”量最大的一年。看到这一幕,百林林场澄碧河管护站站长胡鑫难掩内心的兴奋。她对记者说:“这意味着,经过近4年的抚育,德保苏铁已适应澄碧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开花’结籽数量稳步增加,种群稳定性得到了加强!”

4月28日,记者来到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探秘德保苏铁从抢救性移植到遍地开“花”的故事。

抢救:12亩迁地移植苏铁适应“新家”

德保苏铁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当前,德保苏铁野生分布数量极少,分布区域非常狭窄,属于极小种群、濒危物种。2021年7月,千余株被盗挖的德保苏铁被紧急移植到澄碧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专门划出一块移植区,用于“安顿”这些珍贵的植物。对这些抢救性移植的德保苏铁来说,是否能适应“新家”、健康生长?这是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

最初,移植区还不能完全满足德保苏铁的生长需求。“右江区气温偏高,夏季空气比较干燥,移植过来以后,这批德保苏铁较长时间没能抽出新叶,我们当时真的很着急。”胡鑫说。

要保证移植的成活率,需要对移植区的环境进行人工改造。对此,工作人员翻阅大量资料,咨询了专家及同行的意见,最终明确了移植区的改造计划:最大限度模拟出德保苏铁生长的原生环境。土壤方面,德保苏铁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工作人员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等对移植区土壤进行改良;水分方面,德保苏铁喜欢湿润环境,于是工作人员搭建了一套自动喷灌系统,在干燥炎热的夏季早晚各喷淋一次水,保障移植区的湿度在适当范围。光照方面,德保苏铁喜欢有光照、但是半阴的环境,因此工作人员对移植区的上层树种进行了修枝,保证透光率维持在70%左右。

经过工作人员对环境的“改造”,2022年,移植区的德保苏铁首次“开花”。到今年,移植区德保苏铁的“开花”数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数量为126株,足足比2024年多了52株。“目前,迁地移植的12亩德保苏铁成活植株共有1298株,生长良好,新抽叶很健康,病虫害也很少,这说明,德保苏铁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家’。”胡鑫说。

培育:千余株新苗落地生根

要保护好德保苏铁,关键一环是扩大其种群数量。但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德保苏铁的繁育工作充满了挑战。

胡鑫说:“苏铁类植物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性苏铁植株需完成授粉才可结出种子,自然环境中,由于生境零碎化、雌雄植株距离远、缺少传粉媒介、花期差异等原因,野生苏铁类植物的结种率较低,在栽培条件下,我们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形式提高结种率。”

经过反复实践及探索,2023年,澄碧河自然保护区首次批量采收到了约1000粒种子,为德保苏铁的繁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德保苏铁人工种苗繁育技术方面,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关经验。为此,胡鑫和技术人员再次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向行业专家取经,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决定大胆尝试。

他们将采集到的种子去皮、消毒后,放进砂盆,利用河沙埋藏种子,软化内种皮并打破种子休眠。经过半年的悉心管护,第一棵德保苏铁幼苗破土而出,看到这一幕,整个保护区都沸腾了。不久,一大批德保苏铁陆续发芽,人工种苗繁育终获成功。

截至目前,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已成功繁育德保苏铁幼苗1000多株,并新建了苏铁属植物科研示范园30亩,新增苏铁属植物6种,苏铁种群规模不断扩大。

保护:宣教与打击齐头并进

随着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先后完成德保苏铁抢救性移植、人工种苗繁育等工作,这一珍贵的物种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

“这就是德保苏铁,他们在中生代曾遍布全球,是珍贵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演化、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区系、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澄碧河自然保护区,胡鑫向前来研学的学生详细介绍着这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据悉,近年来,澄碧河自然保护区结合澄碧河自然教育基地,开展了以德保苏铁为主题的一系列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多家单位、学校、科研机构前来开展党建、研学等活动,保护区工作人员还结合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活动大力宣传科普德保苏铁,目前越来越多群众认识了德保苏铁,也自觉参与到德保苏铁的保护中。

然而当前,德保苏铁的保护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不法分子盗挖贩卖等。

胡鑫说:“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增强群众保护苏铁属植物的意识,我们也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非法盗挖贩卖德保苏铁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目前,我们已建成苏铁属植物迁地移植保护区,这是一个集保护、收集、繁育、科研、宣教为一体的野生群落保护小区,项目建成后,我们先后与广西林科院、云南省林业与草原科学研究院、南宁植物园合作,组建科研团队,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攻克了异地迁移保护、人工种苗繁育等难题”。市百林林场党总支书记、场长岑绍荣说。下一步,保护区将持续围绕深研究、强保护、增数量、扩面积、育人才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各方面工作,努力打造保护有成效、科研有成果、能力得提升、宣教有亮点的特色基地。







上一篇:百色市疾控中心到靖西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
下一篇:旧城镇:党建引领助推退役军人服务提质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沐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