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高级经理谭永殿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昨天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记者 喻武强

  在高空带电作业的“寂静战场”中,他就像一位“尖刀勇士”,以实干创新为刃,倾情奉献为基,用坚毅和执着、智慧和汗水,赢下一场场艰苦的“战役”,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涵,成为电力行业的楷模。他不仅是我国首个成功进入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线路等电位开展作业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他还带领团队创造了8分43秒带电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10分12秒更换直线整串绝缘子的南方五省(区)记录,此外,他还主导研发和改进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法与检修工器具1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3项,42项科技成果荣获地市级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奖……他就是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高级经理谭永殿。

  勇做护航光明的“高空舞者”

  “2000年,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那一年我18岁,这一干就是25年。”登铁塔,高空走线,带电作业;置身强电场,高压线触手可及……这样的工作场景对于谭永殿来说再熟悉不过。而这类工作需克服三大挑战:高空风险、高压威胁、效率极限。“8分43秒更换单片绝缘子,这是送电线路工的效率极限。”谭永殿说。

  谭永殿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线的经历,“人悬在高空中不能随意动弹,奔涌的高压电流瞬间擦身而过,‘噼啪’的电流声不绝于耳,那种环境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在最初的恐惧过后,高难度的作业项目反而激起了谭永殿的斗志。他跟着师傅从搬工具、观摩学习做起,不断在实践中成长。他爱动脑筋、爱钻研问题,在各项电力线路检修工作中,他对每个流程、每项操作都喜欢问“为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还有什么改进的空间”,经常把师傅“问倒”。常年的勤学苦练,使得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练。

  “在电力事业中,无实力无以言尊严。”谭永殿对此感受很深,这与他参与2008年抗冰保电的经历有关。

  “我们作为抢修队伍第一批抵达重灾区都匀市,当时全城停电,整个城市已经陷入一片黑暗。”谭永殿回忆当时看到的景象心里仍然很沉重。“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更多的人在寒冬中受苦。”

  抢修都麻I回线路因覆冰而断落的地线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因没有经验,在人员安排、工具配备和风险控制方面完全不知道怎么做。

  “当时我们既焦急又羞愧。”谭永殿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要抓紧提升自身能力。”为此,谭永殿多次参加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在备赛时,为了让动作更规范,操作更熟练,别人一天练习两三次,他一天就练习五六次,为了节省5秒钟,一个塔上转位的动作就要练习几十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队员或教练,谭永殿和团队包揽了南方五省(区)高压线路带电检修技能竞赛的团体冠军6次,并3次获得个人第一名。他和团队创造的8分43秒带电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和10分12秒更换直线整串绝缘子的南方五省(区)纪录,保持至今。

  谭永殿大力倡导和组织开展带电作业,2017年至2024年,主动承担“西电东送”主网架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339次,消除紧急缺陷14处、重大缺陷164处,减少停电时间约863小时。

  擅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他既是带电作业能手,又是创新高手。”这是同事们对谭永殿的评价,而驱动谭永殿持续投入研发的核心动力源于对“安全”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2010年,南方电网公司一种新的超高压输电线路——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投入运行。

  “紧凑型,顾名思义就是‘窄小’。”如此小的杆塔塔窗和狭窄的电气间隙,如何安全开展带电作业?谭永殿问遍各大电网的带电作业专家,电话那头全是叹气:“老谭,这活儿没法干。等电位进出至少要0.6米的空间,你这塔窗才0.4米,带电作业规程上都找不到依据!”

  为了找到解决方案,‌整整3个月,谭永殿和团队泡在报废塔材堆里。有一天切割钢管时火星四溅,谭永殿突然盯着角磨机愣住——既然人钻不进去,为什么不让设备代替人开辟通道?

  谭永殿带领团队赶紧连夜画出草图,并开展真人试验。“我穿着屏蔽服蜷在吊篮里,然后绞磨启动,吊篮离带电导线只剩15厘米,听见了电弧滋滋声,全身汗毛一下子就竖起来了。”谭永殿回忆当时的场景还心有余悸。

  20米高空,谭永殿和团队硬是靠手摇绞盘进行微调,最终让电位转移棒稳稳搭上导线。

  2010年7月,“一种实现绞磨吊篮导轨远方进出等电位方法及其装置”问世,谭永殿和他的团队成功带电更换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绝缘子串。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此类线路因塔窗间隙太小无法直接进出等电位作业的核心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让谭永殿成为了我国首个成功进入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线路等电位开展作业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

  在高速公路、铁路穿越超高压线路的隐患整治中,谭永殿创造性提出采用预绞式接续管补强接续条加固导(地)线接头方式替代更换导(地)线方案,得到公司的认可和推广,仅公司层面就节约资金3000余万元;谭永殿领衔创立的“谭永殿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正在加快“机器代替人工”的研究,推动输电数学化、智能化巡检技术落地,不断改善电力生产作业环境。

  凭着一直未曾松懈的拼劲、韧劲和深深的责任感,工作25年来,谭永殿先后研发和改进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法和检修工器具1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3项,42项科技成果荣获地市级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奖,多项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并在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4年谭永殿参与420kN、550kN交流盘形悬式混合绝缘子研究等3项成果,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乐做传道授业的好导师

  “努力竖起一杆旗,引领一批人;努力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这是谭永殿对自己提出的一大要求。

  谭永殿经常组织新员工聚在一起,通过“一月一图”(即每月用一张图,说一件事、学一条规章的教育模式)的安全教育方式,促进新员工尽快成长。

  为提升年轻队伍的业务技能,2013年,谭永殿领衔成立“谭永殿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培养新人。工作室采取“传帮带”模式培养年轻员工,鼓励他们参与技术创新,且每月开展一期“工匠讲堂”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工匠、劳模授课,让年轻员工与行业大师近距离接触,提升技术能力,传承工匠精神。谭永殿还多次受聘到南网工匠大学、福建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等从事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评委,先后为公司系统内外培训输电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

  经过谭永殿十多年的努力,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得以迅速成长,仅在超高压百色局就有技术技能专家10人,技师67人,高级技师21人,高级工程师4人,为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员工队伍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我们曾经创造8分43秒带电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10分12秒更换直线整串绝缘子的南方五省(区)纪录,至今无人刷新,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加强知识储备、不断寻求突破,刷新这个纪录。”谭永殿对年轻员工有着更深的期盼。

  当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时,谭永殿的答案是:以极致专注雕琢专业,用持续创新突破边界,在重复中追求完美,在传承中创造新生。“此次赴京接受表彰,我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电力运维团队的认可。未来我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攻克技术难题,生活中我也会把这份责任传递给身边人,激励更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谭永殿说。




上一篇: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
下一篇:白事简办减民负 移风易俗入民心 ——德保县那甲镇巴深村巴来屯移风易俗见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希望妈妈安好 发表于 昨天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梁先生 发表于 昨天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费互查 发表于 昨天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武志红 发表于 昨天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