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秀优秀品质引领下 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逻辑 ——以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为例

 火...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2025-6-18 18: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姚再禧

  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优秀品质为价值内核,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精神铸魂—治理塑形—文化赋能—产业富民”的系统性发展范式。这一实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逻辑,从理论层面彰显了精神力量引领物质变革的辩证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兼具实践价值与理论深度的探索样本。其探索中涌现的“文秀志愿服务队”“大榕树议事广场”等创新实践,既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路径,更深化了对新时代乡村建设、振兴发展规律的理论认知。

  精神铸魂,黄文秀优秀品质引领价值内核

  百坭村的蜕变本质上是一场精神觉醒引发的发展变革。百坭村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坐标,构建起“三维一体”的精神传承体系。在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泛黄的驻村笔记、沾满泥土的调研照片与村民手写的感谢信,共同构成“初心使命”的具象化表达。百坭村年均接待5万余名游客中60%为青年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活课堂”。这种场景化叙事,使抽象精神通过物质载体实现代际传承。村里通过“三个一”机制推动精神落地:每日“文秀故事微宣讲”、每周“重走文秀路”实践、每月品质对照会,形成“认知—体验—反思”的闭环,使“人民至上”理念渗透治理肌理。

  精神引领的制度创新体现在荣誉激励体系建构。百坭村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七项国家级荣誉转化为“文明积分榜”,村民参与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等行为可累积积分,季度“红黑榜”形成鲜明价值导向。百布屯“最美农民” 班统茂带头发展特色产业的事迹被编成山歌传唱,形成“评先—学先—争先”的良性循环。这种机制设计通过外在制度约束培育内在价值认同,使黄文秀优秀品质从道德符号变为发展动能。数据显示,“文秀志愿服务队”带动2000余人次参与治理,村民公共事务参与度大幅提升。

  从理论维度看,积极推动将黄文秀优秀品质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三重依据:史料上,驻村笔记、村民口述史构成完整证据链,符合谱系建构的“历史真实性”要求;实践上,推动移风易俗与产业发展的实效,满足谱系成员的“社会功能性”标准;价值上,“人民至上”核心理念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体现“时代延续性”特征。这种建构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精神—实践—新精神”的螺旋上升,形成动态传承体系,为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论断提供了鲜活注脚。

  治理塑形,“三治融合”构建善治共同体

  突破传统管理桎梏,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治理体系。百坭村“大榕树议事广场”形成“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公开晒事”的自治闭环,三年化解150余起纠纷,实现“零上访、零案件”。这种模式既激活“民事民议”的传统治理智慧,又赋予基层民主新内涵——通过平等对话机制将个体意志整合为集体理性,实现了协商民主理论的乡土转化。议事流程中,村民围绕污水管网改造、产业规划等公共事务展开讨论,形成“参与式治理”的百坭方案,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了样板。

  法治建设上,“一村一法律顾问”累计审核合同27份,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文秀巡回法庭”在田间审理宅基地纠纷时当庭普及土地管理法,推动村民从“遇事吵架”到“遇事找法”的转变,法治意识大幅增强。这种“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模式,形成兼具权威性与适应性的治理规则,实现国家法治体系与乡村社会的有机衔接。

  德治通过“积分制+红黑榜”落地,《百坭村积分管理手册》涵盖26项德治指标,创新“软约束+硬激励”模式,以利益引导激发主体意识。脱贫户梁祥东通过打扫公共道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带动2000余人次参与环境整治;婚丧嫁娶花费控制在2万元以下可获额外积分,使文明新风从倡导变为自觉。突破了传统德治的“教化范式”,构建起“道德—利益—文明”的传导链,实现柔性治理与刚性制度的统一。

  文化赋能,传统基因的现代性转化路径

  推动非遗技艺、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百坭村“非遗工坊”将壮锦技艺与文秀优秀品质结合,开发兼具艺术价值与时代内涵的产品,吸引数百户村民参与传承,户均增收显著。这种“非遗+时代精神”模式,打破文化传承的封闭性,印证了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在乡村的实践可能——通过“元素提取—意义重构—价值赋予”的创新机制。

  “红色+非遗”跨界融合更催生新业态。“重走文秀路”研学路线融合红色文化与非遗,可以通过背竹篓、走访农户等方式加深认知,还原奋斗足迹,完成对“初心使命”的意义建构。非遗传承人将文秀事迹编入“卜隆古歌”,《秀美古韵忆文秀》等曲目年均演出10余场,使传统歌谣成为传播时代精神的载体。这种模式验证了“文化生产力”理论——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载体,更是可产业化的经济资源。

  文化品牌培育构建“精神—技能—产业”链条,以“聆听文秀故事”“学唱振兴歌”等主题教育,培养56名“乡村文化带头人”。“青春之歌课堂”邀请高校志愿者与返乡青年组成讲师团,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形成“精神引领—技能培训—产业支撑”的深层赋能链条。这种实践超越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浅层融合,为解决乡村文化“空心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方案,体现了“文化自觉”从自知、自信到自创的完整路径。

  产业富民,“扶贫经济”到“文明经济”的跃迁

  百坭村实现从“扶贫经济”向“文明经济”的质变升级。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整合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延伸深加工链条,打造地域品牌,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这种组织创新使分散农户嵌入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组织重构—利益联结—能力建设”的系统设计,农户参与“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从“扶贫果”到“文明果”的蜕变。

  农文旅融合重塑产业价值。45间特色民宿与红色文化观光园形成业态互补,年均接待数万人次参观,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万元,村民逐渐端起“旅游碗”。游客参与壮锦编织、古歌对唱等文化体验,实现从“卖农产品”到“卖文化体验”的价值升级,构建 “生态—文化—经济”的价值叠加体系。这一实践突破传统乡村旅游“农家乐”模式,旅游地生命周期通过文化赋能延长产业成熟期,为生态资本转化提供新路径。

  数字化赋能推动“数字+产业”转型,“智慧乡村”平台1小时内响应民生诉求,电商直播使产品进驻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端市场。这种模式证明信息技术是推动乡村社会形态变革的革命性力量,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创新,更是重构乡村社会的革命性力量,印证数字技术对乡村社会形态的重构作用。“线上议事”“直播带货”等实践打破地域限制,使山区村落直接对接全国市场,为破解“地理偏远性”制约提供理论方案。

  百坭村的实践深刻表明,乡村振兴本质是文明形态的系统重构。须以精神传承铸魂,激活内生动力;以治理创新塑形,筑牢善治根基;以文化活化赋能,链通传统与现代;以产业升级富民,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此“四位一体”逻辑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核心启示——唯有精神价值、制度变革、文化活力与经济基础有机统一,方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与文明升华。

(作者单位:中共乐业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关于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进教材的思考
下一篇:田林县锦林兴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134万元价格竞得百色市田林县1宗其它用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跑跑 发表于 2025-6-18 18:20:57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申先生 发表于 2025-6-18 1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梦境 发表于 2025-6-18 21:37:51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鱼线 发表于 2025-6-19 05:18:14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牛哥 发表于 2025-6-19 08: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幽灵无影 发表于 2025-6-19 12:13:37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色车视 发表于 2025-6-19 1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顺利 发表于 2025-6-19 18:49:38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色老表 发表于 2025-6-19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