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收到“赛收” 从“巨稻”到旱稻 百色稻谷飘香满田野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讯 (记者 江 彤) 秋收时节,稻浪翻滚,百色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灿烂的丰收季。从右江河畔到山区梯田,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农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科技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化秋收图景。

机械收稻效率高。在田林县浪平镇,广袤的田野一片金黄,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稻谷,只见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袋一气呵成。“一天最少能收40袋,多的时候能收80袋。”农机手韦先生熟悉当地地形,专攻大型机械难以施展的区域,确保了稻谷颗粒归仓。今年,浪平镇通过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稳稳完成了3.63万亩的粮食生产任务。

农耕文化润心田。丰收不仅是农事的忙碌,更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乡风的载体。在右江区龙川镇,一场别开生面的职工收割争霸赛让稻田变成了赛场。13支队伍手持镰刀,在金色的稻浪中进行接力收割。“虽然累,但闻到稻香、听到谷穗沙沙响,感觉特别踏实。”参赛队员胡必永感慨道。龙川镇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莫妹玲表示,举办这场活动是推动农文旅融合的尝试,旨在让更多人体验农事,树立“珍惜粮食、敬畏自然”的理念。

“巨稻”探路,田地两用效益增。今年秋季,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在田东县祥周镇成为了现实,高达2米的巨型稻生物产量是普通水稻的3倍。当地还创新探索“粮饲双收”模式,让稻田不仅能提供稻谷,秸秆还可作为优质青贮饲料。“种植1亩巨型稻可以多养1头牛。”种植户何永根说,他今年大胆种植了200亩巨型稻。据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罗海华介绍,该模式旨在破解人畜争粮、争地难题,实现粮食与饲草同步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旱作破题,石漠山区谱新篇。在西林县西平乡者怀村克洋屯,该县首茬旱地优质稻喜获丰收,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标志着百色市在破解石漠化片区“种稻缺水”关键难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县今年在106亩示范基地选用了“滇禾优918”等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经测产,平均亩产超500公斤。“旱稻比水稻既节约劳力,口感也好。”村民陆俞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次成功试种,为石漠化片区旱作农业从“探索”走向“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模式和实战经验。




上一篇:抢收保粮 抢修保供 重启市场——百色市多点发力筑牢灾后民生防线
下一篇:初心之旅 灵秀之行 田园之乐——走进田东“三色”旅游精品线路感受革命老区新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