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文化像一杯醇厚的酒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昨天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百色这片土地上待久了,身上就会不自知地沾染一种气息。这气息,混着右江的水汽,山间草木的清香,老街的糯米酒幽香,以及烫开的热辣米粉香。我早想为百色文化写点什么,可笔提起又放下,像对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亲人,满肚子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近来,网上那个“广西公文包”的梗火了起来,看着那朴实无华却又装着万千可能的形象,我心头猛地一亮——对了,百色的文化,不就是一杯需要慢慢咂摸、后劲十足的醇酒吗?它内敛含蓄,在岁月幽深处悄然酝酿,等你来品。

这杯酒,初入口,是带着蛮劲儿和土腥气的凛冽。那不是北国风雪刀子般的冷,而是南国丘陵地里,从八十万年时光深处透出来的原始生命的寒凉。你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见,右江还是条野性未驯的河流,一个浑身黝黑、围着兽皮的先民,在河滩上弯腰寻觅。他捡起砾石,“砰砰”地敲打着。最终,一柄边缘锋利的石手斧在他手中诞生。就是这看似粗陋的家伙,劈开了混沌,让人类智慧的一缕光,照进了我们脚下这片红土地。

这可不是我瞎想的。右江两岸,那些被老乡们叫作“鬼斧神工”的石头,零零散散,这里一堆,那里一片。专家们惊呼“此乃世界级的稀世珍宝!”在我们这些本地人的认知里,这不过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被岁月摩挲得陈旧不堪的老物件罢了。那坡的感驮岩,黑黢黢的洞口像一只深邃的眼睛,望着你,仿佛望尽了万年的风雨。田东的万家坝型铜鼓,绿锈斑斑,敲一下(当然,现在只能想象了 )——“噗噗”那声音沉沉的,不像金属,倒像是大地的心跳。

这凛冽的底味,是百色文化这杯酒最硬的骨头。往后千年,句町古国那早已失传的乐声,像是酒里一丝神秘的香料味;茶马古道上的蹄印,是酒液里一丝坚韧的涩;瓦氏夫人墓前的松涛,“呜呜”地响,是酒里一抹悲壮的烈。这第一口酒,深得很,厚得很。

酒入喉肠,那股凛冽还未完全散去,一股灼人的热浪便“轰”地一下从心底烧了起来。这热,是红土地本身的颜色,是1929年那个冬天,一声惊雷炸响后留下的永恒温度。“百色起义”——这四个字,是刻在百色人骨血里的记忆,是爷爷讲给父亲、父亲讲给我们、我们讲给儿子和孙子的故事,是这杯酒里最烈、最醇的精华。

走在百色街上,你随便拉住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公,他都能给你讲几段“邓政委”的故事。韦拔群所言“快乐事业,莫如革命”,掷地有声,何其畅快!何其赤诚!何其令人动容!还有陈洪涛,流尽最后一滴血;甘孟山上,那十六位抱着敌人跳下悬崖的英魂……这些名字,在百色,不是冰冷的符号,他们的魂,化作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墙上的弹痕,化作了纪念馆里那些泛黄照片上坚毅的目光。这革命的熊熊烈火,化成这杯酒的精魂。它让这酒,不只是陈年的绵柔,更有了一种刚劲的、能撞开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道。这灼热,是百色的风骨,是我们在人前挺直腰杆的底气。

待那灼烧感渐渐平息,一股绵长、复杂而又多彩的回甘,便从舌根两侧,从喉咙深处,丝丝缕缕地泛了上来。这甘甜,是壮锦上五彩的丝线织就的,是嘹歌穿云裂石的高音,是铜鼓舞“咚咚”敲在心上的节奏,是黑衣壮阿姐开口唱“呢的呀”时,那股山泉水般的清亮。

每年春天,田阳敢壮山就热闹起来了。成千上万的壮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像是赶集,而像是回家。他们口中吟唱着那穿越时光、古朴而悠远的祭歌。那悠悠歌声,不是舞台上的刻意表演,而是源自心灵深处最自然的情感流淌。他们在寻找自己的根,找到了,心里就踏实了,脸上就洋溢着一种自豪的光。我站在人群里,听着那听不懂的歌词和直抵肺腑的调子,眼眶总会湿润。这便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它让你知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黑衣壮,是岁月沉淀的精华,是我们壮族文化璀璨的瑰宝。一身纯黑,以黑为美,银饰在黑衣上闪闪发亮,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像一群从古老传说里走出来的精灵。他们婉转的歌声,他们灵动的舞姿,他们独特的习俗,被学者们称作“活化石”。我倒觉得,他们不是化石,化石是死的,他们是活的,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守护着祖先传下来的最本真的东西。一项项“非遗”名号从玻璃柜里走出来,走到圩日的集市上,走到婚礼的祝酒歌里,走到阿婆织布的机杼声中。这多彩的回甘,让百色这杯酒,柔中有刚,烈中带甜,滋味无穷。

你若细品,还会在酒杯的边缘,尝到一丝清冽,像冬天边关山巅上凝结的霜。一年有365个日日夜夜,这里有365公里边境线,“边”,成了百色人生活中一个抹不去的印记。靖西的十二道门,那坡的弄平炮台,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它们像沉默的老兵,屹立在群山之巅,身上满是风雨剥蚀的痕迹,可那腰杆,依旧笔直如松。站在此地,耳畔似仍回荡着那气吞山河的豪言——“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话,现在听来,有些人可能觉得“土”,可在那年代,从那些年轻的、可能再也回不来的战士口中说出,是何等的掷地有声!

这清冽,是边关的魂。它让百色的文化里,天然地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家国责任。和平年代久了,但走在这边境线上,你心里那份“居安思危”的警觉,那份“守土有责”的担当,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来。它让这杯酒,在醇厚之余,多了一份棱角分明的、坚毅的品格,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安宁,来之不易。

最后,所有这些滋味——历史的凛冽,革命的灼热,民族的回甘,边关的清冽——都融汇到右江河谷里,完成了这杯属于百色的醇酒最后的陈化与融合。右江河谷,是百色身躯里蓬勃跃动的心脏。这里有,敢壮山的布洛陀圣火,平果铝沸腾的铝水,田东飘香的芒果,现代农业的科技新苗。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生机,在这里交织。“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是这千万年陈酿的酒杯,这只酒杯,把历史的厚重、红色的基因、民族的风情、边关的坚毅和河谷的活力,都完美地承载,让它所有的香与味,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搁下这想象中的酒杯,心窝里是暖暖的,是满满的。百色的文化,就是这么一杯酒。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像品鉴最上等的红茶一样,或者像我们本地人喝自酿的土酒一样,小口小口地咂摸。初尝,你可能被它的烈吓到;再品,你或许会迷上它的醇;最后,你一定会沉醉于它那说不清、道不尽,却又让你无比安心、无比自豪的复杂底蕴里。

它的自信,从不写在脸上,而是藏在这从容的醇厚里,不疾不徐。它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有远古星火,有革命热血,有民族歌舞,有边关风雪。它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正被这越来越坚定的文化自信,照得一片光明,那是一片精神昂扬、生活富足、和谐安宁的壮丽远方。

这杯酒,是布洛陀老祖宗传下来的火种酿的,是右江的清水和的,是红土地的养分发酵的,是每一个百色人,用我们的汗水、歌声和奋斗,一天天、一年年陈酿出来的。它是酿给我们自己的,也是酿给所有懂得它、愿意走近它、真心爱上它的人的。

那么,呗侬,让我们放下俗务,再做一回知味的酒友,饮下这杯属于百色的佳酿——盛满历史的绵长,漾着未来的希冀!




上一篇:勃勃生机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木顶村:“唱娅王”方兴未艾
下一篇: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获奖名单出炉 田林北路壮剧《壮戏情缘》上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坡妹 发表于 昨天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吋光陰不可輕 发表于 昨天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杜小虫 发表于 昨天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张张!! 发表于 昨天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汉水襄江 发表于 昨天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差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