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精耕细作”助农村党组织“强筋壮骨”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靖西讯 长期以来,靖西市的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面临“三难”困境:源头储备青黄不接、程序执行松散、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破解难题,靖西以发展党员“书记工程”为抓手,创新构建“提级备案、提级管理、提级审查、提级研判、提级培训”的“五位一体”管育机制,进一步筑牢边境基层党组织根基,让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从“磕磕绊绊”走向规范化、精细化。

打通梗阻,把准人才“入口关”。化峒镇群策村村民陆革的入党经历,曾是该市自然村党组织发展党员面临困境的缩影。这位产业发展能手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却因村级梗阻而迟迟未果。为破解这类“压苗保位”的难题,靖西率先推出“提级备案”机制:入党申请人可直接向乡镇党委递交材料备案,经审查后再转交村屯支部,从源头避免人为设卡。机制落地以来,67名像陆革这样的优秀人才通过该渠道进入培养视野,陆革如今已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拓宽选人视野,“提级管理”机制同步发力。针对连续5年不发展党员的薄弱村屯,靖西推行“跨屯联培、定向选培、人才引培”模式,构建“村级统筹、接收村主体、派出村服务”的跨域管理体系。吞盘乡必样村三当屯曾是“党员空白屯”,通过乡党委蹲点指导、科学调配人才,不仅发展了2名产业能手入党,更将其充实进村干部队伍。如今,该村养牛场项目带动55户群众养殖肉牛,种植牧草150余亩,年增收超25万元,集体养殖场还为群众提供66人次务工岗位,增收近10万元。从“坐等上门”到“主动引才”,8名在外经商务工青年主动递交入党申请,党员储备力量悄然焕新。

筑牢根基,守好程序“质量关”。“以前连‘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都分不清,材料反复改到让人想放弃。”同德乡足表村党总支书记黄铺的感慨,道出了自然村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中面临的痛点。为此,靖西构建“三审三编码”体系,将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纳入“支部初审、党委复审、组织部门终审”的提级审查流程,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同时,为每份档案标注“党委+支部+党员”三级永久编码,确保档案完整连续。程序规范了,因材料繁杂放弃入党的情况大幅减少。程序之外,党员队伍结构的动态调控同样关键。靖西建立“组织部门—基层党委—自然村党支部”三级提级研判模式,用“红黄绿”三色管理精准施策:近5年未发展党员的亮红牌,纳入县级督办;积极分子储备不足2名的亮黄牌,由乡镇指导制定计划;工作规范的亮绿牌,优先评优。壬庄乡壬庄街第一片区党支部曾因青壮年外流导致党员老龄化,通过研判机制持续优化,40岁以下党员占比从原来的12%提至如今的30%,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从原来的18%提至如今的27%,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增强。

加强培育,激活队伍“活力度”。发展党员不是“一入了之”,更要“精耕细作”。靖西打造“学管用”的“三位一体”提级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培训内容既有党章党规等“必修课”,也有边境治理、产业发展等“特色课”,还通过“党员+人才”的“1+1”结对模式,让培养对象在推动乡村振兴一线练本领。

从陆革这样的产业能手走进培养视野,到必样村靠新党员力量盘活养牛产业;从档案编码让程序“一目了然”,到“三色”管理让队伍结构“动态焕新”,如今,靖西市的农村党组织成了凝聚民心、带动发展的“主心骨”。

□何 彪 赵美芳 王会练




上一篇:敬德镇:青春接力 传递希望
下一篇:精准筛选 广纳贤才 凌云健全村级后备人才培育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敬业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鱼线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