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百色头条 | 来了品茶,回时买茶——凌云县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HR0cDovL3N0YXRpYy5neHJiLmNvbS5jbi9pbWFnZS91cGxvYWRwaWMvMjAyNTA5MDEvZmMyZmVkOTU4MDVmZDc2NWM5ZjYwNWU3MGQ5OGQxNzAuanBn.jpg
《广西日报》9月1日刊发《来了品茶,回时买茶——凌云县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报道。

8月26日,凌云县上谋村千亩茶园绿意正浓。茶农韦志艳穿梭在茶垄间,耐心指导游客采茶要领:“摘一芽一叶,用巧劲,才能保住鲜叶的品相。”欢声笑语间,片片嫩叶落入竹篓,清幽茶香四溢开来,远山近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凌云县紧扣“3个211”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科技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支部引领、市场引导、能人带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茶叶示范园区建设、多元销售渠道拓展和茶旅融合场景打造,全县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1.25万亩,年产干茶8326吨,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16亿元,有效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党建链上发力 智慧茶园提质

aHR0cDovL3N0YXRpYy5neHJiLmNvbS5jbi9pbWFnZS91cGxvYWRwaWMvMjAyNTA4MjcvMTg5ZWIxNjBiODY5MDVjOTNkZWMxZjM1OWM4OTI4M2Jfd20xZDczLmpwZw==.jpg
茶农在玉洪瑶族乡上谋村茶园采摘茶叶。

烫杯、置茶、注水——茶叶顷刻间在杯中舒展翻腾,清香随之弥漫满屋。8月26日下午,加尤镇茶农李华富为前来研学的亲子团沏上凌云白毫茶。

“好茶得来不易,种植、管护、加工,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他感慨道,过去,村民种茶全靠老办法,产量低、品相差,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如今,示范园建了起来,党员技术员直接到地头传授新技术,村民种茶越来越有底气。

近年来,凌云县坚持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品牌驱动”为发展路径,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推动党组织向产业链延伸,深化与各级茶叶研究机构合作,在企业和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构建“党支部+科技特派团+企业+农户”四位一体服务机制,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在党建引领下,凌云已成功创建自治区、市、县级茶叶示范园区8个,形成了多层次示范体系。全县累计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1.2万亩,建成有机茶园5万亩。党员技术骨干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有机种植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打造党员示范茶园、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切实推动“做给茶农看、带着茶农干”落地见效。

“我们还引入智慧茶园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情况,有效保障了鲜叶品质和茶农收益。”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介绍,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凌云多家茶企引进数字化加工生产线,茶叶加工优质率提升至95%,科技正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此外,凌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有机茶园,实施保价收购,带动5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年收入超4.3万元。前不久,该县还引入AI技术,打造茶产业大数据模型,为种植、产销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推动茶产业智能化升级。

线上线下营销 品牌价值攀升

aHR0cDovL3N0YXRpYy5neHJiLmNvbS5jbi9pbWFnZS91cGxvYWRwaWMvMjAyNTA5MDEvNjNiNjExMjgxZDBiNWE0NWE5Y2Q2NmRhODg1NzNmYjJfd21mOGNlLmpwZw==.jpg
凌云一茶叶公司基地。

“品牌是茶叶的‘身份证’,我们党员就要带头打响凌云白毫这块金字招牌。”凌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清明表示。近年来,该县整合多部门及乡镇党员干部力量,组建红色助企服务队,深入茶企推动解决产品标准、包装设计等关键问题,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持续提升凌云白毫茶品牌核心竞争力。

在各类茶叶评鉴会和茶博会上,党员企业家主动推介,带动产业链企业联合参展,有效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认可度,带动干茶收购价稳步上涨,让茶农与企业共享品牌红利。

通过党组织引领和资源协调,全县茶企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目前,60家茶企中已有59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八桂凌云等龙头企业成功开发出六大茶类20余种产品,形成了“地理标志+企业品牌”的立体矩阵,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线上渠道建设方面,凌云县打造“凌云有好货”官方平台,培育了一批本土直播团队和电商能手。其中,80后主播思诺快速成长为平台带货达人,带动了凌云白毫茶线上销售。借助“48小时鲜茶达全国”物流体系,凌云茶叶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线上渠道不仅拓展了销路,更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窗口。”凌云县商务局副局长钟凌表示。目前,该县还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发展茶酒、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

茶旅深度融合 绿叶生金富民

aHR0cDovL3N0YXRpYy5neHJiLmNvbS5jbi9pbWFnZS91cGxvYWRwaWMvMjAyNTA5MDEvYTEzZDdlY2RiZjM3NTczZTdjYjU5MDFhZThkMTFkN2Ffd21iNzc2LmpwZw==.jpg
玉洪瑶族乡上谋村茶园。

近年来,依托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茶山金字塔景区,凌云探索“党建+茶旅”融合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建成了集科研、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旅园区,构建起“采茶体验—非遗制茶—康养旅居”消费场景。

“没想到在茶山上不仅能采茶、制茶,还能吃到地道的茶膳,这一趟来得太值了。”广东游客覃茗兴奋地说。如今,像她这样被茶旅体验吸引前来的游客不断增多。当地通过开展沉浸式制茶研学、茶山星空露营、茶文化讲堂等活动,持续丰富旅游业态,推动茶旅深度融合。

“广西茶业大师”吴廷帅常向游客介绍凌云白毫茶的手工制作技艺,详细讲解采青、摊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核心流程,展示从鲜叶到成茶的转变,并带领游客体验从采茶到品饮的全过程。他认为,茶旅融合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新路径:“以茶山生态吸引人,借旅游体验带动茶叶销售,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并喜欢上凌云白毫茶。”

茶旅融合的深化,既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带动了群众增收。在浩坤湖畔,民宿老板罗宗群一边直播湖光山色、瑶乡风情,一边推销凌云白毫茶。这名曾经外出务工的瑶族青年,借助“党建+旅游”模式,将民宿经营与茶园体验相结合,今年收入超过15万元。“游客来了品茶,走了买茶,直播更让茶山成了聚宝盆。”他欣喜地说。

这一发展模式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凌云县接待游客量324.91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36亿元,同比增长23.74%。其中,茶旅综合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以‘城古、茶香、湖秀’三张名片为引领,让一片叶子真正带富一方百姓。”凌云县委书记吴风雷表示,该县将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拓展“茶+N”业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陆旺 通讯员 牙宏威




上一篇:百色田林一伴侣同居四年未领证起财产纠纷,司法所介入调解
下一篇:430万元!百色文旅消费奖励来袭,企业、达人、游客都有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aisekandian 发表于 昨天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坡妹 发表于 昨天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