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杏坛担使命 一片丹心育桃李 ——德保县敬德镇初级中学几位教师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陈 锋 凌 静

  近日,琅琅书声穿透晨雾。7名云南籍教师、4名贵州籍教师踏着晨光走进德保县敬德镇初级中学教室,开启新一天的教学。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在这个曾经留不住教师的地方,默默奉献着青春力量。

  山歌为媒守初心

  “刚来到敬德工作时,我连方言都听不懂,买东西跟群众交流都得靠手势。”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特岗教师李兴宵,至今仍记得初到敬德时的窘迫。饮食上的差异、气候潮湿闷热,曾让她夜里辗转难眠,但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怯生生却充满渴望的眼神,她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留下来,让这些孩子唱出属于自己的歌。”担任七年级音乐教师后,李兴宵发现山区孩子普遍腼腆,即便是熟悉的歌也不敢大声唱。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从最简单的拍手节奏练起,用《我和我的祖国》《同桌的你》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化解孩子们的紧张,再慢慢引入当地山歌旋律,教孩子们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去年春天,她带领学生登上舞台,一曲《我在德保等你来》唱出了山里娃的自信与期盼,台下掌声经久不息。“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李兴宵笑着说。

  山楂园里启新知

  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生物教师农建波,她把课堂“搬”进了敬德镇的田间地头。山楂种植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山楂树不仅是村民的“摇钱树”,更是农建波眼中最生动的“教学素材”。每到山楂生长的关键期,她都会带着学生走进山楂园,教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花芽分化,用笔记本记录果实从青涩到成熟的生长过程,把光合作用、遗传变异等知识,转化为“山楂叶如何制造养分”“为什么山楂带着苹果味”等贴近生活的问题。“以前觉得生物课很枯燥,现在跟着农老师在山楂园里上课,连树皮的纹理都藏着学问!”八年级学生李小雪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观察笔记,本子里还夹着不同时期的山楂叶片的标本。不仅如此,农建波还指导学生自制标本盒,收集百香果、茶叶等当地常见植物标本,让原本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直观可感,用本土化教学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讲台筑梦担使命

  今年7月,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特岗教师谢帮霞,正式转正为人民教师,成为敬德镇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最年轻的教师。三年前,她背着一捆经典名著、一把旧吉他,辗转乘着火车、大巴来到敬德。初上语文课时,她发现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不高,便试着用吉他弹唱《静夜思》《春晓》,把诗词谱成旋律,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她还在课后开设“山楂诗社”,鼓励孩子们用文字记录家乡的山水、生活的点滴,不少学生的作品还在县级征文比赛中获奖。考虑到敬德镇留守儿童较多,于是每年春节前后山楂花盛开时,谢帮霞都会和其他特岗教师一起组织开设“花下课堂”,让孩子们在花海中吟诗词、拍短视频,教他们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用歌声传递温暖。“看着孩子们在花海里笑得那么开心,我就觉得自己不仅是老师,更像他们的家人。”谢帮霞说。

  如今的敬德镇初级中学,课堂愈发丰富,学生的笑容更加灿烂。这些来自异乡的教师们,用大山一样的胸怀丈量教育的广度;用朴素无华的行动,诠释师者的温度。正是他们把青春扎根在层峦叠嶂之间,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土地上,让曾经留不住教师的大山课堂焕发新活力,更让孩子们的眼里燃起了望向远方的光。




上一篇:提升金融服务透明度 架起银企互动连心桥 百色推行“贷款明白纸”机制硕果累
下一篇:17万多件邮件里藏着的奋斗故事 ——全国劳模许泽星的百色芒果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色消防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色人在百色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