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竟要“铲绿”?大可不必!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前天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为积极应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近期不少地方纷纷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聚焦辖区卫生死角、下水道、绿化带等蚊虫易孳生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清理。与此同时,专业消杀队也同步行动,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卫生死角等关键区域展开消杀作业,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环境。这本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好事,可个别单位却图省事、走捷径,想出了“懒招”——将部分绿植、花草一铲了事。表面上看这招够“力”,可细究起来纯属多此一举——既没击中蚊子孳生的“死穴”,又毁掉了生机盎然的家园环境。

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花斑蚊,幼虫可不是在绿植里长的,它靠“不动的积水”才能活。比如花盆底下托盘积的水、堵了的下水道里的水、扔在角落的空塑料瓶里的雨水,这些才是蚊子真正的“育儿房”。就算家里养盆栽,只要常倒托盘里的水,根本不会招蚊子。但有些企业单位可不管这么多,硬把“绿植”和“蚊子”绑一块“一刀切”,这分明是找错了靶子!“铲绿防蚊”既耗费人力物力,防控效果又不好,这样的操作实在得不偿失。

或许有人会辩解,绿植容易藏匿蚊虫。但话说回来,生活中哪个犄角旮旯不藏蚊虫呢?总不能“因噎废食”,但凡可能藏蚊虫的地方,就一概铲除吧?其实防蚊根本无需如此大动干戈,找对科学方法才是关键。单位和小区可以先梳理出容易积水的区域,列成清单定期检查清理,确保不留“死角”;居民养花时,可在花盆托盘底部打几个小孔,让积水能及时渗漏出去,从根源上杜绝蚊虫产卵;对于绿化带,适当修剪很有必要——定期修剪枝叶,能让空气更流通,避免水分滞留,还可以在绿化带中种植驱蚊草、薄荷等具有驱蚊作用的植物,定期展开药物消杀作业等。这样既能保留身边的绿色,又能有效防范蚊子,省心又高效。

老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解决问题不能盲目施策、蛮干硬上。防控基孔肯雅热是关系群众健康的大事,但更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想当然地搞“一刀切”。“铲绿防蚊”便是典型的用错了劲,既违背科学规律,又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在我看来,这样做真没必要,只有遵循科学思路,细化防控举措,既留住身边的绿意与生机,又能从源头遏制蚊虫孳生,这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防控成效。




上一篇:从“一年未结”到“快速拿薪” 百色市多元化解劳动纠纷为农民工解忧
下一篇:西林:“乡土人才”成产业振兴“领头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窦 发表于 前天 11:35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综啤卿 发表于 昨天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秋风 发表于 昨天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凌云彭于晏 发表于 昨天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源自我心 发表于 昨天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刘疯子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9]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777605188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营业执照亮照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